一、搭建存储体系
模型:需求、输入、内化、输出
工具推荐:印象笔记、石墨文档、onenote、为知笔记等
具体分类:
输入:我的笔记——原始材料
输出:我的行动——阶段性成果
我的输出——最终成果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内化、整理的产物
二、存储体系之输入
我的笔记(原始材料):知识素材(遵循命名规则,定期追踪整理)、读书笔记、战友录
三、存储体系之输出
输出:反思后产出的可指导、协助工作的内容。
分类:我的行动(阶段性成果) 和 我的产出(最终成果)
阶段性成果:时间日志、阶段性文档、卡片(行动卡、思维卡、灵感卡、技巧卡)
最终成果:最终文档、工作复盘(包括阶段性复盘)、工作模板、工作流程(ECRS分析原则、软件——ProcessOn、Xmind)
今天学习了经验管理之建立体系的课程,这也是经验储存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一步课程的学习都是对前一节课的补充和提升,这节课也不例外。我们学习了怎么积累经验点,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如何走出无经验的困惑,找准方向,做好分类。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则是经验储存的“大周天”技法——建立经验体系。
一、经验体系的框架
利用之前学习的MVP法则,我们想要建立一套自己的专业体系,可以先从框架着手,大方向找准,大结构对了,一般就八九不离十了。怎么做呢?上模型——需求、输入、内化、输出。
其中需求是大方向,要结合上节课学习的需求分析途径,由内而外,打通方向。这一步为输入做准备。
第三步的内化,是一个思考复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见山不只是山”的过程,与其他知识点连接归类,与具体场景事件进行结合。目的呢就是让你的脑子动起来,把输入的内容好好想想。
这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是用来连接输入和输出的。我们把“我的笔记”,这样的原始材料积累,分为知识素材,读书笔记和战友录。把输出这样的成果展示环节又分为记录阶段性成果的“我的行动”和有着最终成果的“我的输出”,这两部分内容需要在下文再展开细说,先来看看课程为我们这个体系的搭建推荐的几款好用的工具。印象笔记、石墨文档、onenote、为知笔记。当然工具不是非他不可,老规矩,有更好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好了,我知道你此刻一定我好多的问号,我的笔记里的东西应该怎么写?我的行动和我的输出应该怎么区分?最终成果有什么展现形式?别急别急,我们一一道来。
二、储存体系之输入
上文说到,输入中我们需要整理我的笔记,包括知识素材,读书笔记和战友录。战友录的人脉积累表格在上一篇的复盘中给大家展示过咯,好吧,我再上一次图,这次可要好好收藏喽。其实这一部分,我想重点说说知识素材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最容易陷入混乱僵局。
两个要点要谨记:规范命名规则和定期追踪整理。命名规则见这张图:
标清楚类别、名称、来源和日期,这些是基本要素,别嫌麻烦,用我第一份工作中老板说的一句话做总结“麻烦就是省事,省事就是麻烦。”这是他说过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话。
定期追踪整理这件事也很重要哦,你可以运用可视化目标法,把这件事时刻在你脑中提醒。用一句小学的诗句给你提个醒“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读书笔记这个整理很有必要,因为没有笔记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条理清晰地回忆起看过的书,俗称“白嫖”,哈哈哈~这里推荐给大家我最近学完的高效阅读课程中提到的方法:带着目标,勾勾画画,整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真的有助于我们理清结构,不要偷懒哦。
有时间我会复盘一下高效阅读的课程,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尽请期待。
三、储存体系之输出
这一部分是经过反思后的结果,没有思考的知识是没有灵魂的,请不要放到这部分来。我们把输出分为:阶段性结果的“我的行为”和最终结果的“我的输出”是为了在形成最终体系之前让你在时间上做个准备,在思想上做个提炼。
我的行动这一部分包括时间日志、阶段性文档、卡片(行动卡、思维卡、灵感卡、技巧卡)等。其他的都好理解或者在之前的课程里有介绍,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卡片。我在那个阅读课的最后,周老师也教授的这个方法,它属于轻量级的知识点,还方便储存和运用。其实不必拘泥于这四类,你当然可以有心情卡,金句卡,或者再具象一点的美图卡,只要符合以下特点就行。
我们终于来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于终极结果的“我的输出”环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时候给之前的努力一个交代了。找出你的阶段性成果,运用ECRS分析原则约束一下它们。让我们看看,这个类别里都能放些什么?最终文档、工作复盘,工作模板、工作流程。看着简单,实际是个长期高效积累的产物。要知道道理大家都懂,结果…你懂的。
为了方便书写流程,课程给大家推荐了两个工具:ProcessOne和Xmind,Xmind是思维导图工具,上节课介绍过,另一个…还没用过,没有发言权。
以上就是今日份的课程复盘,写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2个多小时了。
写在最后的话:
最近总是感慨良多,尽显醉酒后的失意姿态,嘴瓢了还喋喋不休,官方认证的话唠体质。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因为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打破了思维边界,这才明白多年前一位长者的好心劝导:“身体和思想,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现在的感觉,虽不算晚但也悔不当初。愿读到这里,年轻人能发奋努力,年长者可重振旗鼓。世界太大,愿有天我们能遇见,都已是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