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华伊川焦点团队坚持分享第95天——20200822《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运用SFBT21天,改变你与孩子第11天目的、行为与代价——让孩子自发地修正偏差行为P109-116

      “目的”“行为”与“代价”之间的联系。

      目的——孩子想借由此行为得到什么?

      行为——父母通常看见的是孩子外显的行为及孩子的偏差行为。

      代价——因为这个行为产生的不好后果。

      若是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这三者的关系,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思考的角度,更能帮助孩子在充分理解之后,自发地修正自己的偏差行为,远大于大人的一直唠叨。

      澄清“目的”“行为”与“代价”技巧。父母必须注意,必须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说他们可以理解的词汇,因为恰当的语言对事情的解决很重要。在此过程中,一定是与孩子讨论,或是借由于孩子一问一答的状况之下,协助孩子整理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导的成效,而非大人单方面的一直思考,依照自己的想法来一一罗列,这样可就又回到大人的唠叨层面了。

      即学即用ABC。

      当孩子告诉你他要做一件你不认同的事情,比如因为老师偏心,他再也不要专心听讲,同时要考零分,请你按照下面的步骤试试,并记录下这个过程。

      1、孩子要做的事情:2、先安稳自己的情绪,你使用的方法是什么?3、问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得到什么?或是这样做可以帮助他得到什么?若孩子回答出来的目标是负向的,就要带着孩子的思考报复背后的正向目标是什么?4、这样做之后,孩子会得到什么不好的结果,引导孩子思考行为的代价:5、再与孩子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行为来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目的:6、尽量强化正向目标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20200822-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