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习学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除夕夜。
辞旧迎新的钟声即将敲响,此起彼伏的鞭炮,震天动地,璀璨夺目的烟花,蔚为壮观,弥漫着烟雾的空气中,充满了新年的气息。
这一次年味没变,而我过年的心情却变了,因为父母亲不在了。这是一个没有陪伴父母的除夕夜,心里无限悲伤。伤感夹杂着思念汹涌而来,泪水一点都不听使唤,一颗一颗顺着脸颊往下划落,没有人相伴,惟有冰冷的眼泪。此时的自己,整个被无边无际的寂寞与伤痛包裹。
这个除夕夜,我一个人宅在房间,没有回老家,没发一条问侯短信,没复一条祝福信息,我的心被悲伤笼罩,整晚整晚思念我的父母,想念我最爱的爸妈,矗立窗前,似乎天堂在身边,伸手就能摸到天,我心中的爸妈,是否就住在那边,嗅到您那清香的气息,温存就在一线间,影影绰绰却看不见,悲情的泪水,流淌在天地间……
因为这段时间天气太冷,除了上班我都窝在屋里,几乎没有出来,我特别喜欢这种空寂的感觉。
有人说,难过想哭的时候就努力抬头望望天空吧,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
可我还是止不住流下了泪水,这是父母去世以来我积攒的,因为在别人面前不能矫情,所以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便是最好的放纵。
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
没有父母团聚的佳节,总是少了喜庆的气氛,因为面对亲人的离世,除了哭泣,除了悲伤,还有长时间的郁郁寡欢,不知道将是多久,又是怎么才能走出来,哪里还有心情去喜庆?
我想躲避开热闹和喧嚣一个人清净一下,所以,只能独居住室,思念已故的亲人以泪洗面,只想这样一个人安静地呆着,没有人来打扰。
作家梁晓声在《人世间》中这样写道:失去亲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失去的那一刻,而是在日后想起的每一刻。
如今,我是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虽然我是农村出身,但是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最优秀的父母,也是最伟大的父母。
他们赋予了我生命,含辛茹苦地抚育我长大成人,他们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使我尽享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给我最好的庇护。
虽说母亲离世时已97岁,但是八十儿尚缺百岁母,想起双亲,我的心里依然久久不能释怀。
大雪虽然冷,四处都冰封,可是这哪里比得上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心冷。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报娘恩!记忆深处父母对我那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早已经铭刻在心上。
儿走千里母担忧。记得1984年腊月二十六,我去部队回去探家,姐和邻居们给我讲述二件事:
那年的某天,邻居程守善在我家闲聊时,空中多架飞机南飞,姐姐说:怎么这么多飞机?程守善说:收音机里说这些天正和越南打仗呢。一句不经意的话,我母亲竟泪流满面,姐姐说:娘,您怎么了?母亲说:这段时间没见你弟弟来信,是不是去打仗去了,我牵挂孩子……。
还有一次,几十个村的人们在我村观看露天电影,那天播放的是《高山下的花环》和《长排山之战》,(其实这两部电影就是谢晋导演在我们部队拍的),当电影播放到战场激战惨烈一幕幕时,电影场内突然听到有人失声痛哭,所有观看电影的人都知道,那是我母亲在哭,大家纷纷问哭什么?母亲说:我儿子在和越南打仗,看到战场上的参战军人,我想儿子了……
迄今,每每想起母亲,总会想起这二件事,母亲对孩子的爱与牵挂,恩重如山。他们的爱朴实无华,他们的爱无人能比,也是一生也报答不完的。
同时挥之不去的还有他们离世后没有叮咛、吩咐的遗憾,每每想起都会痛彻心扉。
娘在,家在,兄弟姐妹可常相聚,娘不在,家也散了……。春节也没年味了。
2024年除夕,写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