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什么人的“杰作”,让35岁这个节点如今变成了很多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35之前如果没有晋升成领导,那可能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还美其名曰:有效推动公司年轻化,并为公司节约成本。
如今好多公司都在招聘的要求中声明:年龄35以下,这样不成文的要求仿佛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司空见惯。
且不说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单单让人看到就已经怒发冲冠了。难道整个社会35岁以上的人都没有价值了吗,都只能被社会淘汰了吗?
前段时间看一新闻,一个公司的主管说:“我们就是只招35以下的,年纪越大对公司做贡献的时间越少,当然做的贡献也越少”。
我只能说这个人的见识真的是一般,有的人年龄虽大,却经验丰富,可能新人花费几天才能解决的问题到他这里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而已。
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活和工作节奏也比以前快了很多,可是这就是社会更迭加快、淘汰加快的必然结果吗?我看未必。很多行业中的很多人在35岁以后反而越来越有价值了。
社会的发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可是人才从哪里来,如何人尽其用,更重要的如何对待人才才是每个公司当下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那些只招聘35岁以下的公司吧。他们觉得年轻人更能让公司有活力,更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当然从公司角度来这样考虑无可厚非,可是一个公司的长远发展难道就不需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吗?
一个公司对待人才的态度决定了公司能够走多远,而真正的人才又怎么能够单独用年龄来衡量呢?当你用年龄这个条件去卡掉别人时,你可能也卡掉了公司的前途。
假如张涵予中途因为年龄原因被导演pass掉,怎么会有如今他给我们奉上的那么多经典的电影和电视剧呢?我们又怎么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呢?张涵予在经历了25年的幕后配音工作之后,才终于在44岁这一年凭借《集结号》赢得自己的大爆发时刻。
任何行业,都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够深入了解,并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假如我们都是从24岁工作,到了35岁,被辞职,并非因为业务能力的问题,仅仅因为年龄大了而已。那么这个人才仅仅工作了11年,他从行业小白要变成业界大佬,还有更长的路可以走,很有可能到了明年或者后年他就可以由量变产生质变,创新行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这不仅对于公司而言是莫大的好事,对于国家而言更是实现了一种进步。
那些把年龄当做首要条件的公司,终究是取得不了长足的发展。因为你是怎么对待员工,员工也会怎么样回报你。你只是利用他们的青春年华,利用他们的旺盛精力,等到他们精力衰退就一脚踢开,卸磨杀驴,这难免让人觉得恶心,过河拆桥的利用,让人只会产生赤裸裸的愤恨。
当然,要说对国家的贡献,这些公司可能也是微乎其微,一个对员工只有利用,只想着节约成本,何谈对国家做出有价值的事情呢?
我们的国家,真正能够走到今天,能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靠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这七十年来一如既往的负重前行,攻坚克难,是那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一直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奋斗终生才换来的。
假如我们都像现在那些只想着利用,只想着赚快钱,而没有这些人的奉献默默付出,我们国家可能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人才并不是只用年龄来衡量的,这个国家既然如此进步了,我倒真的不想看见人们还这样去看待问题,希望那些偏激的公司能够醒醒,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