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手机的日子

        去年8月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因为难以接受昂贵的国际漫游流量费用,便和同事决定只在晚上回去时连酒店的WiFi。

        常年做班主任,早就习惯了时不时翻出手机,看看学校有无布置新任务,看看家长是否有咨询孩子的情况。但在国外报团旅游,几乎都是一大早跟车出门,天快黑了才回来休息。时间紧,要看的景点多,因此行程安排得也很满,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想手机的事,不过这对不能上网的我们倒是件好事。

        原以为一天没上微信和QQ会错过很多消息,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找我的人比想象中少,而且几乎都是无关紧要的,晚点回复也不碍事。我一方面有些失落,因为看见了自己对他人的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又极为兴奋,因为发现手机并非时刻需要的关注的,以前的我责任心过强了,也太依赖它了。

        回来后我渐渐尝试与手机保持距离。最开始是不带它进卧室,后来是隔几个小时才允许自己看一会儿消息,处理完杂事后迅速关机,再后来是不用的时间直接断网——给万一出现的急事一个打电话的空间。如今既不断网也不关机,直接不理会一般的振动,而是隔一段时间集中回复,当然我也并未因此误事。

        手机给了我们更多途径去与世界和他人沟通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我们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而思想的每一次飞跃,境界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在专注的自我对话中完成的。可见,无论周围的世界多么嘈杂,我们都要为自己争取一个可以回到内心深处的宝贵天地。

        每天早晨6点起床,洗漱后我便一人出门散步,在清新的空气中舒展开躺了一夜的身体,并规划好即将开始的一天。更重要的是,在无人打扰的思考中我与自然这股伟大的力量相连,获得了一种奇妙的体验。半小时后回来背诗、学习、工作与读书写文:努力把自己引向一条更高效充实的轨道。

      除了工作需要,上午我一般不在手机上处理事务,因为早晨精力充沛,可用来做动脑之事,如阅读。吃完中饭想放松下,可打开手机刷个圈和回个消息。晚上累了也可打开喜马拉雅听听音乐——这也提醒我们关注使用手机的目的,别被一些无意义的内容占据了生命。如此,你就会获得一种巨大从把握自我而来的成就感,不信试试看。

        注:写此文只想分享最近的一些心得,无自夸之意。与诸君共勉。

                                2020年6月3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