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学习是个大话题,就好像在谈人生一样,以前最烦爸妈跟我谈学习,现在竟然谈起了以前最不想谈起的问题。时间把我变成了这副模样,我的节操呢?
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探讨学习的方法。你真的会学习吗?你的学习方法效果好吗?
每天都在学习,却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或者类似的情况,反正我有,而且让我很是痛苦。
场景一
昨天在路上一位外国小哥突然对我说:“Can you speak english?”
我:a little
然后他说了一句:“balabalabala” 好像是在问路
我:I don’t understand
外国小哥又说了一句英文:“balabalabala”
我:I don’t understand
我只能说臣妾也无能为力,因为我当时脑袋里想到的只有这句英文
我也想说点其他的,可是我不会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到现在还是说不了几句?
场景二
我们每天不亦乐乎地刷着微博、朋友圈
就连过马路也要看知乎、新闻
时不时的参加个讲座、大咖分享会
一个星期还看上几本书
你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了解各种信息
生怕自己学的不够多,跟不上别人的脚步
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可是发现自己的进步跟自己付出的努力相差太大
场景三
每次当别人在谈论某件事或者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们谈的你都知道,可是当你想插入他们的话题时,你发现你不知道如何开口,你好像有一大堆话想说,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等到别人说出来你才极力赞同,“对的就是这样,你说的跟我想说的一样,”你永远只会这一句。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我们只是注重知识的输入,每天刷微博、朋友圈、看书、听课、看视频、请教别人都只是知识的输入,知识输出很少。知识输入更多的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只是输出则需要主动地消化吸收所学到
日子一天天在过,知识在不间断的输入,虽然我们补充了很多能量和营养,但是没有适当的排出,便秘的痛苦就是内心挣扎却无可诉说。
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自己及周边的朋友,我们有多少时间和活动是进行知识输入型的学习,而又有多少时间和活动是进行知识输出型的学习。
知识输出的形式有哪些?
写作
比如说小编我现在在做的事情,码字写文章,读完一本书可以写读后感,看完一场电影或者电视剧可以写观后感,因为你在写的过程中在不断回想你所学习的东西,写成的读书笔记,那就不是停留在信息面,你在思考,你把知识都系统地串联起来,是把信息内化成知识了。只有这种内化的知识,才能对我们行为产生影响。这就是输出,这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觉得很麻烦,但是这才是让你成长的有效方式。
聊天沟通
其实聊天也是一种输出的方式,比如你看了一本书你和别人一起探讨书中的观点,你们的思想在碰撞,你不仅仅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了解别人的观点。你会明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
演讲
写作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出来,演讲是说出来,比起写作,演讲是更有难度的,因为写作你会有时间思考,而演讲中途不能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思考,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演讲的培训班,在100多人的舞台上演讲,也去过轮渡上即兴演讲,这段时间我进步很大,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胆量,塑造了我的自信心。非常感谢那段经历。
录制视频、培训、分享
这个几个方法难度就会更大些,要求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进步也是最大的,你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知识,你需要很清楚的了解你要分享和培训的东西,进行整理,然后输出。
要跳出“低水平勤奋”,一定要强化输出端,学而致用,学会转换,把你接触的信息真正化为知识,去实践、去行动。让你的知识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更多文章请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