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这辈子就是个折腾的一生。
老王出身教育家庭,从小,人就聪明伶俐,翩翩少年。上学后,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好学生,并在万人争走独木桥中,考入大学。毕业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在偏远的国营企业工作,后来又调回家乡,再转入政府,成为了国家公务员,这一路还都顺利。要说以公务员身份干到退休,应该说是很好的归途。
但老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始折腾了。
老王受不了那份“熬”,那是一种无望的焦虑、彷徨、无奈和颓废,他硬是从公务员队伍中出走了。他出外闯荡,在北京开启自主的人生旅途,展开了自主选择职业生涯之路,在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在40多岁后,他又回家乡创业,为自己打工,圆了女儿出国留学的梦。
在创业的折腾中,老王自觉自己不是生意人的料,因为他的心不够黑,不够狠,所以不适合自己为“帅”的创业,他只适合为“将”,替别人冲锋陷阵。
所以他应聘出国的工作,要到国外去工作和生活,既可以圆了看世界的梦,又可以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一举两得。在随后的6年间,老王先到了非洲坦桑尼亚任石膏板厂厂长,建设投产并广开销路;再到缅甸,随团翻译,感受佛国境界;最后到马来西亚任营地经理,建设出美丽的家园,让劳工们如回家般温馨。
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老王也在国内游历,到过祖国的名山大川,拜谒过诸多寺庙,虽然是在观光但更似乎也找寻着什么内心里某种东西的寄托地。
老王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能折腾,却不知道自己的折腾是为了什么,心不能平静下来。
55岁上时,老王决定停下折腾的脚步。老王赋闲了,但他的头脑仍在全力运转。自己的诸多经历,在其老之将至之时,他对世界、对人们的焦躁与不安、对出生和入死进行了诸多思考。在不断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沉淀下来后,老王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折腾生涯,其实就是一种内心的不安定,所以产生焦虑、烦恼、惶恐、无聊与寂寞,以及为了实现打破旧的自己,追求新生并达到某种平和与宁静的愿望。
都说人有两面性,有时我们都不认识自己了。这可能就是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使然,两相别扭,人自己自然就不舒服,不愉快。而当我们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我们与自己的灵魂走在同一个方向上,向同一目标用劲时,我们将不再拧巴,不再彷徨,不再攀比他人,不再苛求社会,不再大喜大悲。与自己的灵魂同行,我们从第一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步入第二重境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走进第三重境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王一直安分不下来,他在国内外四处游走,冥冥之中,好似他在寻觅着什么。
他在佛国缅甸工作过三年,曾三次深入蒲甘参观。缅甸蒲甘的庙塔(temple/pagoda)始建于十一世纪八十年代,于十二世纪达到顶峰,距今近千年历史。每次进入薄甘,从一座庙拜过佛后,来到庙后的高塔,登上塔腰,四周观望,WOW,这简直就是真正的一片“塔林”,远近是塔,大小不同、格调各异、颜色多样,蓝天白云映衬,阳光照耀下,红塔与绿树相互辉映,历经近千年的风吹雨打和烈日炙烤,这些庙塔依然风采地矗立于天地之间,继续昭示着佛的神圣与尊威。
看到这壮观的废都时,老王的感觉只能是眼前一亮,目不暇接,恍如来到了传说中的“三界”,让人冥想到当时佛信徒们静静地在塔林和树林间修行及行走;众神仙在天地间驾云自由往来;精灵蓝光闪烁游动嬉戏;各类动物随意玩耍,蚂蚁忙着建造高大通风良好的城堡;就连比蚂蚁还小的小可怜虫——蝼蚁,似有佛光的熏陶,而建造的或说是堆积起的家园也有人类庙宇塔林的格局;更有出窍的灵魂、鬼怪和幽灵四处闲荡;阎罗王派小鬼带着花名册从阴曹地府上来阳界收人……可想在long long ago,那里的世界该是何样的宁静、和谐、美好且自然而然呀,并怎样地将天界、阳界及阴界连接而为浑然一个整体的乾坤世界呀。
此时,想起但丁《神曲》。但丁35岁时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一只狮子,一只豹。他无处可逃,而在呼救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出现了,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维吉尔的灵魂就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带他游历天堂,直到见到上帝,但丁获得新生。
老王此刻在缅甸蒲甘万塔林的境地里,似游走于天界、人界与地界之间,看到朗朗晴空,一派静雅;看到人间万象,辛苦劳作;看到地下蝼蚁忙着生存;就连地狱里的尸骨也在为其它微生物提供着养分。老王沉醉在这一浑圆天成的境界,突然一下子,不知是什么力量使老王的身体猛地振了一下,将其唤醒起来。老王晃了晃头,感到无比的轻松和畅快且身心安定。抬眼再望向万塔林,他感悟到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妙意,他似乎突然明白,自己终于找到了他自己灵魂的安放地。走过了人生大半圈的路,经过四处寻找,现在,老王终于知道他自己灵魂的安放地就在缅甸蒲甘万塔林。在此处的的平静、安详,那么真切,那么确定,这是老王在任何其他地方或寺庙处都没有过的感觉。
时至今日,无论其身在哪里,处境何如,老王总会时常感觉到自己心灵又飘到那里,或是他的灵魂在召唤他,或是他要唤醒自己的灵魂,他总是悄悄地会感觉自己人已置身于梦牵魂绕的蒲甘万塔林,在“三界”里,去感觉那么一种自由欢畅,飘渺自在,无拘于形,无束于身,无欲于世,无求于人……领悟,修同,习道德,老王似超脱般地活在他处而非现世某处秽土,快乐轻松地充实生活并圆润着自己老去的时光。
海旻的《曼荼罗·红》:一个人活着,他必须经历三种生活。第一种是物质生活。第二种是精神生活。第三种是灵魂生活。在这个(第三种)阶段,已经不需要任何人类的语言,思维超脱了一切世俗的羁绊;唯一所需要的,就是仰望星空,用灵魂与宇宙进行直接交流。一个人进入灵魂生活,他已经完全超越了一切世俗的是非功利,超越了自然,超越了生死!灵魂生活代表了人潜在的超越本性,即神性。一个人从生到死,应该经历这三种生活:就比如雪山上的一滴水,经过高山峡谷中的激荡,经过江河平原上的漫游,最后进入大海,融化于广阔浩渺的海洋一样。
“安顿好灵魂!”如果通透了,那么,此心光明意如何?“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当我们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我们的心情就平和,情绪就欢乐,身体就自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役所累,我们将与寂寞达成和解而不再会寂寞。此时,在忙碌了一生后的时光里,真正地开始悠闲自在,恬淡自由的生活,我们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生活无非是吃饭、睡觉,拉屎,撒尿,试着让我们自己主动闲下来吧,让我们主动糊涂一点吧,不必多么积极地为了丰富而去四处找寻丰富,不必多么认真地为了养生而严格养生,不必多么苛刻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将退休的时间,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安稳,照顾好生命,快乐地与自己的灵魂一起《怡然观沧海》: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俗话说:“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自在逍遥最贴心,心安理得最畅快。
或许,老王曾握有一手好牌,却被他的折腾给打成了乱牌、糟牌。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一自我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他对宗教、对灵魂产生更多的思索,不断地修身养性,他克服了焦虑与迷茫,在老之将至,找到自己灵魂的安放地,从此,老王活成了个快乐、轻松、自我超脱之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