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FBI微表情》一书,讲到基本情绪,其中有一段话感触很深:
关于悲伤,有很多人会故意激发自己的悲伤情绪,而这些人多以青少年和女性为主。
他么非常喜欢那些带有悲伤韵味的句子,对自己有种特别的吸引力,有些人甚至还会沉溺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我们应该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长时间的沉浸在悲伤的环境中,只会给我们带来严重负面的后果。
曾经有过青春年少,现在也在慢慢探索:为什么青春期被称作“花季雨季”为什么总是那么多的多愁善感?
那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对自我,相比较原先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多了许多理解和认识。
认识之后发现:
这个世界不总是阳光明媚,还有雨雪风霜。
父母也不总是尽善尽美,还有絮絮叨叨。
02
成人感与心理上的依赖让他们总是处在一种矛盾体中。
于是书中那些悲伤韵味的句子,实际就是对他们心境的一种投射,仿佛有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于是就对那些淡淡凄美的词句无比偏爱。
少年的心中没有固定的反叛对象,可内心却藏着一股不安稳,有着要爆发的欲望。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高楼,爱上高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仿若这样,才对得起这个阶段的忧郁气质,才能与众不同。
每个少年,总会有在夜深人静漫步街头,耳朵里塞着耳机的经历。
让那些悲伤的曲调,在心中缓缓流淌,帮助自己更深刻的体会这个世界的悲伤与无奈。
03
还记得曾经少年时第一次读到仓央嘉措的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那时青春年少,对生活并没有更深的认识。
只是觉得这诗写得很凄美,然后就突然间迷恋上了那个叫仓央嘉措的人,看了很多他写的词: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多年后,再一次看这首词。
突然间,读懂了那句“不负如来不负卿”背后的无助与辛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身为六世达赖,他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与任务,傀儡也罢,牺牲品也罢,那都是他的宿命。
身为当桑旺波 ,他只是想与自己心爱的姑娘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
04
今天下午和一位学生聊了很久。
第一眼见他:很高很帅的男孩子,但整个人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很“丧”的状态,眼神黯淡无光。
父母的唠叨,青春期特有的多愁善感,对自己目标的过高期待与完不成之后的挫败,让他的心境经常在一种悲观状态。
经常失眠,晚上4 5 点睡不着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我与他一起寻找原因,这个状态是从两年以前开始。
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对自己影响很大。
我让他,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望以前,如果再回去,你还会那样做吗?
“肯定不会,那样太傻了”他一下在就说出了这句话。
“你很棒,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能进行反思。但是以前的事情究竟是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我回答他
“那现在,站在一年多以后的位置,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做一个评价。”
“应该不能这样颓废,…….”他说了很多。
“是的,站在现在的角度,过去有过遗憾,没有办法改变。你应该庆幸,站在未来,看现在,这是你可以弥补遗憾的……”
咨询结束,他告诉我“老师,很开心,有些事我今天想通了很多”
我看到他的眼神慢慢有了光。
我告诉他“我也很开心,作为一名无比渺小普通的个体,我成不了领导,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对你的咨询中,你感觉是有用的,我同时也在你身上实现了我人生价值的一部分。”
05
这就是少年的“愁”身在其中,跳不出年龄阅历的束缚,他觉得这是天大的事情。
伤心,痛苦,忧虑,悲愤都没有关系,这个世界给你期限让你宣泄。
不管是在卧室或者无人的操场大哭一场,还是找一个年长的陪伴者,或者自己信赖的人,向他倾诉自己心中的烦闷。
亦或者把自己的不开心,不如意写下来,缓解自己的悲伤(这是我一直提倡的一种方法)在书写的过程中尝试着理解压力事件并且理解自己对他的反应。
但是,少年也请记住:这个期限不能太长,你必须尽快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才不至于掉队。
成年人的焦虑在于: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那么少年人你应该意识到:你尚未认清什么是“时代”?时代已然弃你与不顾。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写到最后总结一句话:少年,你大可尽情颓废,只要你对人生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