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过去,都是充满错误与失败假设的过去。
正如大脑的机会成本短视与完美主义化身的集合。
每天膝盖中箭,中箭位置总在三寸。
每天领便完便当,明天继续来跑龙套。
想着主角梦,却又对便当
趋之若鹜,理所当然,囫囵吞枣。
道理总在知道和明白之间,却无法上升到理解与应用。
正如嫌弃昨日的满身是伤是自己一样,
期待明天开始,Game Reloaded.
却把昨天的模式继续沿用。
习惯性地打出GG,
明天左手食指再次挥舞二次,
享受似曾相识的击键快感。
常常认为自己有点像《南部公园》里面每集必死的小朋友。
又像《死亡游轮》中不断杀死自己的女主角。
正如《机械姬》中,被诱导做图灵测试的男主角一样
被阴谋家说教之时的一句
“You were programmed”.
打得自己脸青鼻肿的自我,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我不禁对过往,
不敢面对过去失败假设的自我感到惊讶,
努力做着整体性认知的事,
却自我安慰自己以为
己经掌握并拥有渐进性认知的一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过去假设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我没有去修改过自己的假设
自以为是的刻意训练,
正如没有带上复盘篮子打水一样,
试图装上所有的水,贪杯整个海洋,
恨不得带上所有的海洋的质量,
用感动自己的努力,
拖着疲累的身躯,
耗尽所有的精力,
去匹配海洋的广与宽。
正如《管道的故事》说的一样,
提水工与挖管道的思维模式差别在于一线之间。
本质在却于认知模式的根本差异。
改变行为,在于改变假设。
改变模式,在于改变源头。
潜意识替我们承担了诸如
应激反应、本能生理的,
它是复杂敏捷的开关
里面沟通链接正如高速通路一般通达。
面对争噪,潜意识总是调用情绪,用音量决胜负
面对比较,潜意识总是否定他人,以点代面
面对失败,潜意识总是以失败归因,预测未来
面对过载,潜意识总是封闭理解,禁止写入
这些都是人性的内核,
大多数人都趋同。
认知→假设→行动→反馈。
“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仔细思考,我们对失败归因总是反馈到行动上。
而很少反馈到源头的认知上去。
正因为潜意识的快,
我们才需要将记录下它的轨迹,
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它的规律。
时间开销的记录,我以前的认识是为记录而记录,
为分类而分类,如果转换一个角度,
不正是我的潜意识对时间与事性重要性的判断程序么?
它的本质是什么?
是我对某个领域的背后的价值排序。
常常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看看你最花时间地方,是否就是你认为的金矿所在?
无论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同,
这就是你的认识源头,模式的归因。
开支记录,换个角度,
你投资的方向,不正是反应你了的风险与收益取向?
学做计划,换个角度
你以为是限制了自由,
换个角度来想,你不正是想在时间限制下
得出你潜在可能的最大价值?
要想要手有余香,收获满盈
却不果敢剪枝,不舍得用时间施肥
何以在日后,手握时间的玫瑰?
正因为潜意识太过强大与随机漫步,
你以为一辈子很长,
做了计划之后,你才明白,
在时间角度来说,你的一生何其短暂时与易失。
有无收获,实质在于你的方法是否让你感知到时间易失属性。
将自己的过去与即将过去的现在,
写成日志文件。
才能从慎思中三省出吾身为何物
You were programmed--
人出生后都是被慢慢编程的,
根带码在内核,每一次内核的修改,
总是会让你的付出具大的时间机会成本。
推导出来的子系统崩溃,BUG的时间验算。
确实是很难很慢,潜意识出会出手阻止。
常见手段,有如
畏难与情绪
系统阻塞并发的随机漫步的思绪。
机会成本与缺少反馈,
让你不想着手此事。
不理解道理其实是高级心理表征的仪轨。
你就无法坚信具大时间成本改造后的作用。
然而,当认识升级之后,你才理解到,
牛人和你,差别的不是方法与行为,
而是底层的底层,
元认识的根本不一,
源代码也大不相同。
当我串起所有线索,我才发现的记录的重要性,
也明白到了复盘的重要性。
时间开销,晨间思维,每日复盘。
世界之大,思想之多,实则殊途同归。
听了那么多道理,取出内核,融入初心。
假设检验后再假设再检验。
仿照更加高级的心理表征,来构建自己的内核。
收集看似随机漫步的个人大数据(时间-事件,个人想法)
利用理解力回归分析,压缩它们,抽象成模型。
不存在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归因。
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
以上帝视角加上可调倍速的思维密度。
去分析你的潜意识中的快速决策所有的联系,原因,差异。
Reprogrammed自己的底层程序。
你的历史才是你最大的金矿,
你却视而不见,见异思迁。
你才是自我历史的见证与书写人,
Be do Have,从认识入手。
才能真正的掌握你自己(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