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亲仅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于父母兄弟,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
【注释】
①冀: 希望。【译文】
不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心智不和谐,取舍变化多端,没有恒心,就如同天气阴、晴、喜、怒变化无常一样;言谈随时在变,放纵自己的行为,自己有了过失却不愿意自我批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而不听别人劝诫加以改正;见到有权势的亲戚还有富者,不观察他们的才华,不注重他们的品行,就跑着去当他们的老师,迎合奉承他们,还担心巴结不及;对于学生中平日里洁身自好,品德美好出众,见闻学识广达,积极勤奋学习请教接近学业完结的学生,却压制他们,有意为难疏远他们,对他们的事悬而不决,嫉妒并厌恶他们。如此一来,学生想离去,却又希望学业能够完成,想留下却得不到安稳,回家就觉得愧对父母兄弟,出门就会愧对朋友乡里,这便是求学者的悲哀,这也是师徒之间彼此心意不同的结果。人之常情是讨厌与自己心意不同的人,这是师徒之间留下怨愤的主要原因。人之常情是无法去亲近自己怨恨的人,无法去称赞自己所讨厌的人,于是学业的颓败,道术的荒废,就这样产生了。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首先要有较高的自我修养,有好的道德品质,稳定的情绪,知行合一的品格以及敢于直面错误并改正的勇气。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起榜样,“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亲其师,信其道。想让学生爱上你教的学科,先让她爱上你。这样她才会和你心意相同,感知你对她的的期待和希望,更加努力的学好这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