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分享第26天:2019.07.19 周五
【李玫瑾:如何有效对待孩子满地打滚】
孩子在外面哭闹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把孩子抱回家,抱进卧室,安静的看他哭闹一会儿,第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在这个时候讲道理。第四,不要走开。要拿一个凳子坐下来陪伴他,告诉他你要哭就哭吧,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你爱怎么哭怎么哭。然后要笑眯眯的看着他哭,欣赏他的哭。孩子要是撞墙角儿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任何动作,否则他会觉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这就叫自残。
对孩子的爱,要是有条件的,否则将来孩子会拿你的爱来惩罚你。孩子撞的时候,可以说有你这一撞疼不疼,这跟我没关系,是你自己撞的,你要是不疼可以接着撞。哭声渐落的时候,父母可以起身走,给他一个意外,去外面拿热毛巾给孩子敷脸,擦擦脸。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擦完以后跟孩子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我等着你。
这就是性格培养的第一项,对孩子说不行。对孩子说的越早越好,让他知道。在他不对的时候,这个做法是无效的。剩下的就是教会他如何与人沟通。和孩子谈谈他的哭闹。让孩子意识到谁不对。让孩子说到底是谁对谁错,如果是他自己错了,需要孩子向自己道歉。谁做错,谁认错,错了,以后要改。以后有什么事情要说,不能哭闹。
读《与他人良好链接的能力》有感
“与他人世界良好链接的能力,其实就是能有温度的和他人有更多的沟通,能走入他人内心,也愿意让他人走入自己的世界。要想链接就要有可以链接的点,要想有链接的点,一定是双方有心的沟通。要想有心的沟通,我们就需要更多的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去理解他人,去欣赏他人,同时也能接受他人对我们的善意,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刘老师昨天的分享内容。看到这个标题,瞬间很喜欢,我觉得这正是自己所欠缺已经希望自己得到的。觉得自己有时真的是缺乏与他人良好链接的能力。不管对于亲人,还是对于自己的同事,对于身边所需要交往的人。有时这种能力尚好,但有时与他人之间是一种对抗的氛围。
能走进他人的内心,也让他人走入自己的世界。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去理解他人,同时也接收他人对我们的善意。
这些文字很柔和,很舒服,像一把钥匙,解了自己心里固执的锁。有时会有一点难度,但我会试着去做,去练习。
【及时觉察自己内心的不舒服,并去修复】
今天早上来值班,搭班的老师见我第一句话说:你胖了呀。(我觉得没胖,还坚持了跑步8天)心里有一点不开心,不舒服。但我不想让这种小情绪最终弥漫成重大的心情事件。
其实只要自己内心坚定,只要自己为自己的进步在坚持着,就是值得肯定的。要自己先肯定自己。并且知道自己的方向,并去坚持即可。嗯,是这样的。
【祝福】
焦点初期17期学员开班,很羡慕。有点后悔自己接触之初没有报名,但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只要开始了就不晚。自己应该庆幸自己31岁而不得41岁接触了这个学科。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自己前半年确实有任务,不管做的好不好。告一段落后马上跟上,自己也是值得赞扬的。
只是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够一直坚持,当自己坚持到130天的时候,自己的课程就要开始了。其实跟着课程也是学习,自己看书也是学习,只要坚持学习了,就挺好。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