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是和部门里面的同事一起去看的。看片前的两天,我们曾在《疯狂动物城》和这部片之间进行了表决。当时我就在微信群里说了:《蝙蝠侠大战超人》,这个片名就给我一种烂片的即视感。
说实话,我并不了解DC,不了解全世界其他人对于这部片强烈期待(期待蝙蝠侠和超人开打),更没看过导演扎克·施奈德的其他片子(讲真,连大热的《超人·钢铁之躯》也不曾看过),但是,在我的直觉中,把超人和蝙蝠侠这两个超级英雄放在一起,一定会造成叙事上的混乱和主次不清。
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果真是正确的。整部电影看下来,槽点比草间弥生的波点还要多:前面长达90分钟的冗长铺垫,大量不知所云的说教,众多主角线处理得杂乱无章,蝙蝠侠和超人的对战也是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开打,莫名其妙地结束……
在整部片中,人物的塑造也是一大败笔。先来说蝙蝠侠的扮演者本·艾弗莱克,2014年在《消失的爱人》里还是一副英俊小生的模样,怎么还不到两年就沧桑成这样了?与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蝙蝠侠比起来,这个版本的蝙蝠侠更像是拼命想要证明自己价值,似乎要向世人证明“鬓微霜又何妨”的中二老男人。虽然本·艾弗莱克下巴的美人沟还是那么令人心折,但那个进退自如的撩妹高手去哪了呢?
至于亨利·卡维尔扮演的超人男友力MAX MAX MAX,差不多是十几分钟就在全球观众面前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
女票采访非洲部落某首领被俘?“咻”的一声穿破屋顶,再“咻”的一声把人撞出了银河系;
女票被反派卢瑟直接扔下楼顶?连一根毫毛都还没被风吹到呢,超人就自动自觉地当起了肉垫;
女票被困于水下?管他下一秒地球是不是快要毁灭,先救了心爱的女票再说。
套用数学老师最爱的4个字,综上所述,AA(Amy Adams)在这部片存在的价值就或许就是不断地作死,创造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机会,让超人好发挥他那无处安放的男友力。还说什么基情四射啊,这分明是年度虐狗大作好伐?来人呐,还不赶紧把朕的黄金狗粮端上来!
或许片名还可以改为《我的作死女票》、《拯救作死女票》、《101次求救》blablabla……
哦,扯得有点远了。再说到本片最大的反派卢瑟,整体的人物刻画太过于扁平化了。那种碎碎念神经质的表达方式,反社会的人格设定,根本就暴露了导演想要复制第二个joker的野心。但,本身逻辑混乱编剧+再加上不怎么高明的演员=一个拙劣的模仿作。《蝙蝠侠·黑暗骑士》里面小丑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诺兰一流的编剧加上希斯莱杰的天才表演完美结合的成果,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产物。而在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衬托下,杰西·艾森伯格版的反派人物形象很明显没那么丰满。就如豆瓣上一个短评说,“如果叫我以小丑来写一篇论文,我感觉几万字都不够写;如果以这部片的卢瑟来展开,100字我可能都写不出来。”
再者,由于多线索同时进行导致的叙事混乱,卢瑟想要蝙蝠侠和超人开打的理由也是莫名其妙(不好意思我不是DC迷更不是弗兰克·米勒迷,事前我对这个反派一无所知),导致两个超英对打的过程潦草得比张旭的草书还要乱(把张老先生拿出来貌似还提高了这场对战的逼格),突然和好也是好笑,上一秒还在打得头破血流,下一秒就上演感天动地的bromance,直接深入敌人腹地拯救好基友的麻麻了。我特么地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另外,还有各种意味不明的强行说理:超人看不惯蝙蝠侠那种爱在别人身上做记号的方式,蝙蝠侠看不顺眼超人经常不爱护公物、破坏花花草草,枉顾他人姓名,虽然这些罪名在片中已经被念叨到生了一堆耳茧了。努力想突出超英身上的黑暗点,还有前90分钟营造的阴暗影片氛围,模仿诺兰模仿得那么刻意真的好么?
吐槽了一大堆,其实本片也不是毫无亮点:至少影片一开头的IMAX效果,连掉在地上的珍珠都纤毫毕现,另外还有最后30分钟的打斗场面也是颇为精彩,尤其是神奇女侠出场的那几个画面,配合着超级带感的音乐,总体来说还是挺燃的。后来看到不少评论说,后面这段打斗场面才最能够体现导演扎克·施奈德水准。所以,之前那一大段你都在扮神马深沉呐?问题是还扮得不像。既然这样,倒不如简简单单地按照你自己的节奏来讲一个故事岂不是更好?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中二骚年的专利,谢谢。
再再综上所述,这部《蝙蝠侠大战超人》即使换做诺兰执导,也不一定是部好片。因为他也会同样面临着两者孰轻孰重,多线叙事等问题。毕竟,他本身也用了3部曲才将蝙蝠侠系列讲述清楚,如果真要执导的话,恐怕诺兰处理起来也会相当头痛。
所以,超英不好当,想把烂大街的超英故事拍出新意也是越来越难了。
你觉得呢?
最最最最后的花痴时间
神奇女侠的出场要不要帅成这样?我旁边一个妹纸一旦看到她就开始尖叫起来,你快把直女给掰弯了!还有蝙蝠侠那辆超壕的战车,我敢打包票,它绝对是每个男人的梦想,至少它把我这个对汽车一无所知的小白给撩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