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本书,大家可能没听过,但肯定知道《月亮与六便士》,《刀锋》则是与其出自于同一位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毛姆是一个有着自己鲜明特色与风格的作家,其作品充满着“强烈的自传性、剧中剧的多重叙事手法、游走的地理背景、露骨的情欲、禁忌的题材,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纪实描写”等。《刀锋》这本书也是典型的毛姆风格,他在这本书中再次探讨了人性的矛盾与复杂,“物质追求”与“精神享受”的对立是这本书的主旨。
主人公拉里在一战中亲眼目睹了战友为救他而牺牲,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对伊莎贝尔说到:
回头想到自己的伙伴,不到一小时前,还跟你有说有笑、活力十足,如今却成为一具冰冷的遗体。一切都这么残酷,毫无意义可言。你不禁会想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还是只能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
他想知道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邪恶存在,也想知道灵魂是不是不死,还是身体的死亡就是终点。
强烈的执念与渴望让拉里无法去做一个美国男人该做的事——成家立业,他非要去找到答案不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于是,他抛下了在美国的一切——未婚妻伊莎贝尔、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体面生活,独自去到巴黎。
在巴黎,拉里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阅读,他希望能在书中找到自己追求的虚无缥缈的理想。他就是这样一个追求精神欲求的人。那段日子,拉里很快乐“仿佛只要踮起脚尖,伸出手来,就能碰到天上的星星”。
而未婚妻伊莎贝尔则恰恰相反,她是一个很现实的女人。她需要华丽的衣服、装修洋气的房子、名贵的家具、一个让她骄傲的丈夫。从小富足无忧的生活,让她无法放弃一切去跟随拉里去找寻也许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当拉里提出让她留在巴黎和他一起享受美妙的精神生活时,她离开了拉里,去过自己的生活。
我们很难去说谁对谁错,只是,伊莎贝尔爱上了一个离她太过遥远的人,他们无法在一起就像“理想”与“现实”始终无法妥协。有人说,伊莎贝尔很可怜,爱上了一个并不爱她的人。可我觉得,拉里是爱她的,只是他有更想去做的事——那是他的星辰大海。对此,我们只有选择尊重。
伊莎贝尔和拉里就像是事物的两极,一个是实用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梦与现实的矛盾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拉里,进一步探讨了理想。在拉里看来,如果不去追求心中所要,那和“死透了的死人”没有任何区别,那是在出卖他自己的灵魂。追求理想与人生的路途,就像经过刀山——“悟道之途艰辛困难,如同跨越锋利的剃刀”。也因此,成功的人寥寥无几,失败的人不胜枚举。
像拉里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我们无法窥探其内心。现实横亘在我们面前,跨不过去,我们也没有足够强大的欲望,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在这本书的最后,拉里找到了答案——“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节制性欲”。
而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找到答案呢?我们会不会就像北岛说的那样: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