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这部作品无疑是张艺谋近年来少有的电影大制作,至少有两点,它为以后的中国电影提供了案例借鉴,一是好莱坞的制片模式,无论是演员阵容、故事叙述还是宏大的场景,都飘荡着浓浓的好莱坞大片风格。
二是电影的营销手段。除了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如发布预告片、剧照、演员见面会等等,《长城》还在国内开启了电影道具拍卖的先河,据媒体先前所报道,仅拍卖道具的收入便达到了数十万元。
看罢这部影片,夜游君以为,作品质量上乘,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部有良心诚意的作品,虽略有瑕疵,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如果仅仅作为一部好莱坞般的商业大片来看,它肯定是及格的,甚至有亮点可寻。
《长城》作为一部以“打怪兽”为故事核心的影片,“怪兽”的特效设计固然是其重中之重。《长城》中的“怪兽”名为“饕餮”,传说是中国的上古神兽,在此影片中,“饕餮”龇牙裂齿的正面形象曾经闪现多次,看起来虽是以东西方怪物形象的结合来呈现,但动作流畅自然,的确不下于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水平。
“饕餮”另一个设计亮点便在于它们不是简单几只,而是多得数以万计,进攻时的奔跑画面颇具震撼之感,遇到长城的阻挡便是一只只地层层相叠,以越过长城的顶端,乍看下令人想起《僵尸世界大战》的密集画面。这些气势磅礴的效果想来也是张艺谋的用心之处,也是过去中国的商业电影中所罕见的。
《长城》的故事节奏极快,甫一开端,作为主演的马特达蒙两人便遇上了“饕餮”,一战削去巨爪过后,“饕餮”迷一般的身份成了引子,于是两名外国友人便带着这样的悬疑进入了古老的中国,一边乔装成外商人,一边协助“打怪”,最后以马特达蒙的角色拯救了中国告终。整个故事叙述下来,几乎毫无“尿点”之处。
笔者以为,如同这般的一部商业大片,只要导演有能力把故事讲述得有趣吸引、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逻辑常识错误,便是极大的成功了。至于要解释清楚为何是让一个外国面孔来承担起拯救中国的任务,那大可不必了。
在张艺谋的电影世界里,强烈的色彩感是不可不提的话题。张艺谋有着其他导演所没有的对色彩的细腻敏感,红色如《英雄》中残剑与如月一段,一丝丝的惨烈,一片片的悲壮,令人动容;蓝色如《金陵十三钗》中教堂窗棂投落下蓝幽幽的光芒,充满静穆与恐怖,以及未来的迷茫。
而在《长城》这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灰色的长城上伫立的五军的不同颜色,看起来辨析度极高。
在电影中,一些画面让人印象深刻。熊军主帅(张涵予)被“饕鬄”偷袭而亡,万军动容,嚎啕高歌,无数盏孔明灯飘升空中,充满圣洁光辉的明灯与黑暗的长空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着战胜黑暗的一点点希望与辉荧。在另一个画面中,巍峨的长城四周都充满了迷雾,看上去是即时的水墨感,既危机四伏,又渗透着中国画朦胧之美。总之,在这部《长城》,可以一如既往地感受到张艺谋所带来的视觉震撼。
好了,说了那么多《长城》的好处,那么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呢?
这部电影口碑不一,有些观众常常诟病于故事的情节设定,比如作为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打怪”故事,为何要一个外国人成为英雄;比如五军之一的鹤军,面对着强大汹涌的“饕餮”之流,为何只是成为了“敢死队”而没有“卯用”等等。
其实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张导使用马特达蒙自有他的思量,想要打造一个国际范儿的电影,使用一个外国明星其实是一个捷径,在票房的影响力驱动下,演员是否国人这其实无可厚非。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存有什么问题呢?
夜游君以为,这部电影讲述了好莱坞的故事模式,却欠缺了应有的大片故事格局。
格局是什么,是大片应有的气度,是可以值得把玩、细细揣摩的细节之处。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的格局不够呢?试看下面几点:
几乎每一部好莱坞英雄电影都有一个主题,《长城》的主题名词是“信任(trust)”。在电影的开端,雇佣兵出身男主崇尚“个人主义”以及“利益至上”,直到他遇上了女主后,才认识到战斗的意义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在于两人相遇时男主一面否认“信任”,而瞬间电影一个转折,男主便抱着“信任”的托词去拯救世界了,转变之快另观众措不及防,思想价值观上的冲突还没展现就销声匿迹了,其实这里边便是缺少了驱动价值观转变的那一点情节罢了。
再来看一点,女主所带领的鹤军利用的是女子窈窕灵活身姿,其实在战争中可以有诸多变化优势,但在观众看来,鹤军只不过是充当了“敢死队”的角色,在应付“饕餮”中瞬间死伤惨重,看起来这样的设定便犯了逻辑性的错误。
其实真正的根源在于,张艺谋操之过急,迫切需要表现饕餮战争时激烈的场面来驱动起电影的节奏,而缺乏了五军各自展示战争优势的部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张艺谋导演急切要进入电影的高潮,于是将情节设定为“饕餮”在长城底下打洞越过,直接进攻首都,这部分的转变过于突兀,前面缺少了应有的铺垫与提示,其实导演可以多加一些情节,比如男主偷盗黑火药时忽地发现了“饕餮”的线索,于是内心纠结不断,是否要将这事告知国人,可能这样会顺畅一些。
与此相同,电影格局的不够还表现在配角人物塑造的时候,角色演绎得不够充分。一部好的作品情节应该是由人物驱动的,无论人物是正是反、是主是配,性格的拿拈及塑造都应该是充满张力的。《长城》中明星熠熠,但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人物的塑造均显得异常薄弱,比如刘德华饰演的“军师”,虽说整部戏在献言献策,但始终如面谱一般缺少了有代表性的情节设计;再比如其中的一名小将鹿晗最终以身殉国,但观众看来却依然缺少那一份应有的感动。
关于人物的塑造,我们可以拿《功夫》来比较一下便知高下。周星驰的《功夫》配角众多,绝不下于《长城》,但一些人物的情节对白设计却是充满张力,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便可使得人物性格的立体感瞬间显现。
比如“苦力强”被包租婆骂的时候一声不吭,但一到关键时刻便挺身而出;比如“酱爆”饰演的剃头师傅,平时露着屁股但受到威胁不畏强权,敢于叫板,说道:“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很明显,我就是那一位绝世高手。”等等。
《长城》这部作品只有104分钟,相比于一般两个小时的大片来说,确实短了一些。可能正是为了强调电影快速的节奏以及视觉冲击力,张艺谋导演不得不舍弃一些片段,这也使得影片的格局有所欠缺了。
个人评分: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