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二零年在我看来是很艰难的一年,相信影院投资人亦如此认为吧!因为毕竟正式开始营业也没多久呐。(呵呵,有点脱题啦,好像最近写东西总习惯性写着写着就莫名其妙给扯远了呢,言归正传。)
“八佰”初听这两个字的时候,电影还未上映,我也没有看过预告短片。于是脑海里冒出一句话“八百标兵奔北坡”。还暗自嘀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片子?为何会用这样的片名?我以为是部战国时期的古装剧。但当我真正坐在影院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才知道当时自己有多孤陋寡闻,愚昧无知了。
九月中旬的秋天气温已经缓缓凉了下来,这和“八佰”上映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周末的傍晚,难得老公下个早班,酒足饭饱后我们牵着女儿的手溜溜达达就到了中汇楼下的电影院,在新上映的诸多大片中踌躇,三个“选择困难症患者”最终敲定了“八佰”。
影片的最初,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片狼藉且惨不忍睹的废墟上,有乌鸦掠过残垣断壁的楼宇和街道,路边血肉模糊的残躯碎尸堆在一起,让人不忍直视。一只觅食的乌鸦,在一具被战火烧焦的尸体,扭曲着表情的头颅上停留片刻,又被尖锐的枪声惊起振翅而飞。画面推进到上海的苏州河畔四行仓库旁,一条河隔出了两个世界,一边是法租界的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天堂,一边是国军镇守的战火纷争,尸横遍野的地狱。
敌军屡次侵犯,各种卑劣手段齐上阵,机枪扫射,重型炮弹,芥子毒气…………我怕女儿被这血淋淋的情节吓到,为了分散她过于集中在屏幕上的注意力!故意打趣对她说道:“这样的战争类电影,我们第一次带你看呀,咱们今天看完写篇观后感吧?”她瞪大眼睛望着我,继而皱皱眉头砸吧一下嘴唇说:“嗯,可是妈妈,观后感怎么写呢?”我瞄一眼荧幕上已经跳转的画面,若无其事的对她说“看吧!看完把你的想法记下来就行啦!”。
思绪回到小时候,大概是我四五年级的样子吧!学校组织的免费电影,很大的电影院,很老旧的放映设施,吱吱呀呀的木头椅子。那时候呀!一场电影还没开始看,就会有至少三个人要求我“看完电影要写一篇观后感啊!”于是就逼着自己凑字数,完任务,按时上交作业,正所谓是被学习而学习,从来不是因为 我 愿 意!我嘴角上扬扶一下额头,目光被荧幕上那一匹奔跑的白马吸引,心想这可能是这部全明星阵容的大电影里唯一一个非明星主角了吧?
壮士们为了守住这片热土不被沦陷,毅然决然背上了一捆捆炸药从仓库楼上纵身跃下,一己肉身,一腔豪气,一份壮志,一颗赤胆只为摧毁敌方坚实的重型器械,只为这还未等来增援的四百将士容身的四行仓库不被摧毁。当然,他们守住的不止是这废弃的仓库,更是上海的最后一道防线!
终是在那满城飞雪的日子里,他们隐瞒了自己仅仅只有四百残兵的实情,硬说成是德训尖锐部队“八百壮士”来鼓舞士气,想要敌过日军阴险狡诈的铮铮铁蹄…………
影片情节震撼人心,演员演技精湛,把整个故事淋漓尽致的展现于观众面前。以至于我离开影院许久,那份悲切依旧不曾褪去。
时隔两日,我一直在指望女儿的观后感呢,可这妮子貌似早已忘了,也罢!毕竟为娘的也没能正经八百的写出一篇有感来。何苦为难一个本就不爱写作文的娃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