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这一章介绍人格的实证研究方法,如下:
- 假设--检验方法
- 个案研究法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人格评价
假设-检验方法
研究人员思考人格的本质问题,根据观察以及前人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深入思考,提出研究假设:为什么人们那样行动。然后采用实验收集资料,考察他们对人的行为解释是否正确,使得理论得到支持或者不支持。
像智力拼图玩具的每一块拼版一样,每一项研究都对我们理解人格做出了贡献。当然,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就会明白,这个拼图游戏是永无终点的。
(一)理论与假设
一个好的理论至少具有简约性和实用性两个特征。
简约性:能够解释现象现象的最简单的理论是最好的理论,如果两个理论在解释现象上的效果相同,其中比较简单的解释更好些。
实用性:除非一个理论能够提出可检验的假设,否则它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就是用处很小的或者无用的。不能被验证的观点不一定是错的,只不过是无法对其进行科学研究而已。
但理论本身是无法验证的。因此研究者要去考察根据理论提出的假设,通过研究来验证它。
假设是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
(二)实验变量
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用来对实验进行分组,比如被试被随机分组,假如焦虑水平是自变量,研究者就可能告诉不同被试:A组要当着几十个批评者的面做一个发言,B组要当着支持者的面做发言,C组不做任何发言。由于自变量使得每个组得到的完全不同的处理,所以有时候也成为处理变量。
因变量是由研究者测量而得出的,用于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变量。比如焦虑的实验,实验者比较三个组向实验者询问的有关即将来临的未知事件的问题的多少。那么提出问题的数量就是因变量。
(三)操纵与非操纵的自变量
采用操纵变量时,研究者把被试随机的分配到不同的组,被试各不相同,比如他们有不同的焦虑水平,而通过随机分配,研究者假设他们的焦虑水平的差异被相互抵消了。然后研究者对各组引入不同的要求(就是上例中的请其在不同的人面前做发言),也即引入了不同的操纵变量。因为我们假设因为随机的分组,各组的焦虑水平已经被平均了,那么随后所有因变量的不同,就都可以认为是因为自变量的不同导致的。
非操纵自变量,指研究者不加干预的自变量。比如研究者把被试分为高自尊和低自尊组,或分为长子、次子和最后出生的三组。这两个例子里研究者都没有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
(四)事前预测与事后解释
如果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我们就可以预期,他在一项研究还没获得数据时,就能对结果做出准确预测。假设如果是在结果出现之后才指出,则是不科学的。
(五)重复研究
一种效应在研究中出现的越多,我们越能肯定它反映了一种真实的关系。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指对一个人(有时候是几个人)进行深入考察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个案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治疗中的来访者。比如佛洛依德的患者安娜·O,约翰·B·华生对名为“小阿尔伯特”的婴儿的研究。
(一)个案研究法的局限
- 从一个个案难以向其他人推论。
- 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 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常常妨碍科学的客观性。
(二)个案研究法的优点
1.适合考察罕见的课题。比如你打算研究政治刺客的人格,这种人寥寥无几。
2.当研究者认为他们研究的个体在所要考察的维度与正常人没有本质差别的时候。比如对“裂脑人”的研究。
3.在说明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时,也适合采用个案法。
4.研究者可能只是为了证明一些可能性而采用个案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统计显著性
一个实验数据必须比另一个高多少,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差异不是偶然的变动,而是真实差异。这就是统计显著性问题。心理学工作者使用的显著水平是0.05(笔者:这个0.05是一个心理学界约定的值,但是这个显著水平是什么公式算出来需要引用一些统计学理论,这个其实人格心理学书里并没有说。有机会写实验心理学时候再说。)
(二)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心理学研究另一个常用的值,0表示不相关。(笔者:同上)
人格评价
(一)信度
一项测试在多次测量中具有一致性,它就具有较好的信度,一般用重测信度系数表明。(笔者:外部信度)
信度的另一个方面是内部一致性。如果一项人格测试中的所有项目所测量的是相同的东西,从内部来说它就是一致的。
(二)效度
效度指的是一项测验测出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和信度一样,效度的问题不在于一项测验有没有效度,而在于测验的效度是否被很好的揭示出来。
- 表面效度:指去看一看测验项目。比如你会怎样设计一项测量创造力的测验,问人们"你有创造性吗?"大概无济于事,我们就说表面效度比较低。可能更好的方式是请人们续写一个故事的结局,或者说出一个普通东西的尽可能多的用途。
- 相容效度:指的是一项测验测得的分数与其他具有相同构建的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
- 判别效度:(与相容效度相反)指一项测验的分数与理论上无关的其他测验之间不相关的程度。
- 行为确认:衡量测验结果能否预测人的行为。如果测验分数不能预测人的行为,它的效度肯定会遭到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