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病全家返贫,普通人如何应对?

我们先从一张图片开始讨论这个话题吧。

真实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沉重的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

这些统计数字背后,是以每个国民的身体健康在背书。

在没有合理的医疗常识普及的情况下,病人追求的是“药到病除”的效果,这倒逼着医疗工作者只能采用“输液”这种快速见效的治疗手段。久而久之,医疗工作者也会形成一种惰性与习惯,有意无意去引导病者接受”输液“这种治理模式。

其中的谁是谁非,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需要改变的是,病在于”防“而不在于”治“的意识。

常识普及胜过政策新规

根据国家下发的规定,2018年7、8、9月开始,各级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中国的很多政策还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其实,在输液这件社会性事件上,更多地是将哪些病不需输液,而哪些病是需要输液这样的常识宣传好,就不需要走到需要动用政策之力的地步。

中国,还是处在一个缺乏常识的境地。

注意!这些疾病是不需要输液!

而这些疾病是需要输液!

病在于”防“而不在于“治”

讲一段自己的真实经历。

2013年8月的一个周末,我的孩子周五开始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输液退烧,整晚上小孩的体温总是反反复复,没办法降下来,导致整个人精神状态很糟糕。在那所医院治疗到周日的上午,小孩的体温还是没办法回到正常状态。又马上换到儿童医院,排队到晚上一位医生最后一班看了下,开了点药,没给输液,回家吃下后,并辅助点物理降温措施,第二天终于出于正常体温而不反复了。

在这里不是要去说哪个医院医术好,哪个医院医术不行,更不是要说《五个馒头的故事》。主要是想说这件事情改变了我看待健康、疾病的观念。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不是一个很爱运动的人,可从那时候开始了我夜跑的生活习惯。夜跑,带给了我更强的身体抵抗力,改善了我有点抑郁情绪的心理疾病。

对于小孩而言,我会严格控制他们的饮食习惯,如:不要吃辣条等腌炸食物、多喝水、按时吃饭、晚上9点后尽量不要再吃东西等。而在感冒容易传染的季节,每天泡两包儿童板蓝根水给他们喝,做好预防。小孩的身体抵抗力确实在逐步增强,这几年基本不用碰药了,更不用说输液的事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全文阅读) 我所理解的温度(1) 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虽然温度无处不在,而且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崔金娥阅读 10,340评论 3 7
  • 终于正式开始了上海的生活,虽然是第一次出来打工吧,说实话也没什么不习惯。就是厂里宿舍脏的要死,附近都是葡萄园,篮球...
    彩虹3号阅读 1,449评论 0 0
  • 流连在昏黄灯光下的音乐里,朱莉的心情此起彼伏,落地窗前的风景一览无余,慢慢靠近的深夜忽闪忽灭,她绝望...
    一块去旅行0阅读 3,157评论 0 1
  • 向内求安 我们总喜欢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追着别人问,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向你一样优秀。于是,我们听了很多版本...
    轩儿_阅读 1,085评论 0 0
  • 昨晚,小妹来家里,给两个宝贝送儿童节礼物,在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聊聊!我邀请她做我的铁杆领航人,...
    盼盼_9ba9阅读 1,72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