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与“成长”

      昨晚,和儿子聊天,他跟我聊到了阿德勒的《超越与自卑》中的优越感的获得这一部分。他说,他有一些明白自己的内耗的来源(儿子的内耗挺严重的,上高中以来情绪不太稳定,很容易破防),他说自己就是阿德勒书中说的那个:“野心勃勃,又很懒惰的孩子。”。他说自己总是容易内耗,沮丧,破防,就是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获取方式有问题。总想掌控,总是企图寻找到一条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和付出就可以成功的捷径,所以,很多时候是“躺”态十足,尽管如此,自己的内心却又渴望很多。结果,当然很糟糕,因为现实就是:不劳无获!没有人有特权,可以不经历磨难,煎熬,就可以获得成长和提高。

        他说,他在读一些书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因为他不想面对或经历因为自己理解不了书中的内容而显示出来的“笨拙”。但实际上呢,如果我们想要成长、改变就必须要经历“笨拙”。对于儿子的这个感悟,我深深地受到了触动,同时也很赞赏他的思考力,一个青少年,能意识到这一部分是非常地难能可贵的。

      别说孩子会去“逃避”那些“尴尬”、“笨拙”,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我们几十年不变地坚持同一个观点,用同一种表达方式或行为方式去面对和处理和几十年前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固守”?因为我们恐惧走出舒适区,因为害怕改变让自己显得“笨拙”,学习新的定东西,培养新的习惯,训练新的技能总不是那么容易的。生活中,总有人感叹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可他却忘了,他何时认真去研究过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在哪里呢?只是一味的觉得孩子不好管了,说话不听了,可又曾反思过我们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是合理的呢?我们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呢?等等,很多很多。如果面对着问题,我们因为对“笨拙”的恐惧而束手不前,只是急迫的跳过,只是“拽着”那不切实际的优越感,我们就只能永远“笨拙”下去。也就是我们越逃避,它就越如影随形,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成长就会成为“泡影”。

        要成长,就主动地去寻找让自己显得“笨拙”的机会,并抱持乐得“笨拙”的心境。

       

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在这里祝贺这期训练营完美收官。这一个月的读书变现的成长路上,我走得磕磕碰碰,感谢2班的班委每次都能用最真挚的...
    耽行者阅读 383评论 0 0
  • 今天和小伙伴们共读会结束之后,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在笨拙和顽强的成长 一直以来我都很敬佩团队里面的几位老师,觉得她们都...
    小柒爱喝水阅读 370评论 2 5
  • 读《曾国藩》仿佛在读自己,我有着和曾国藩一样的笨脑袋,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别人慢不止半拍。曾国藩凭着自己的呆傻劲...
    梦润芳馨阅读 269评论 2 3
  • 一个人破茧成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甚至需要几年,十几年,直至于坚持二十几年做同一件事。我是个普通的人,心情抑郁时...
    香扉阅读 329评论 0 0
  • 我们一出生,除了哭什么都不会。当我们身体心智渐渐茁壮成长时,我们学会了一项又一项基本的技能,走路,跑步,与人交谈,...
    雨晴T阅读 2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