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册里存着一段视频:凌晨四点的街角,早点摊夫妇已揉完第三袋面粉,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们冻红的双颊。
这对夫妻和我聊起十年前创业失败的往事时,脸上竟浮现出诡异的欣慰:“现在挺好,至少不欠债了。”
那一刻我忽然顿悟——这个时代最成功的洗脑,莫过于让普通人相信自己是尚未发迹的王者。
人性最深处的丑陋,是对自身欲望的无尽美化。
我们一边嘲讽着“躺平”,一边暗信自己配得上更精彩的人生。
短视频里充斥的逆袭神话,成功学大师兜售的财富密码,都在喂养这种集体幻觉。
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让多少打工人在“即将翻身”的自我催眠中,耗尽最后一滴清醒。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拉坏第三辆车时终于明白:有些山,穷尽一生也翻不过去。

当代职场里多的是新版祥子——985毕业的年轻人熬夜做PPT,以为能靠努力升职加薪,最终发现晋升名单上只有老板的侄女;中年程序员苦心钻研新技术,却在35岁生日收到优化通知。
这些不是命运的玩笑,而是社会结构的必然投射。
我曾见证朋友创业的陨落。
他抵押房产开餐厅,每天工作18小时,却在疫情间血本无归。
深夜他在烧烤摊醉醺醺地算账:“除去房租水电,当初打工攒的80万正好亏完,白赚三年老板称号。”
火光映着他眼角的泪,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骄傲被现实碾碎时的模样。
但劳动真就如此不堪吗?
恰恰相反。那些嘲笑“打工人”的喧嚣背后,藏着认知上的巨大傲慢。

这个世界能够运转,依靠的不是聚光灯下的企业家,而是无数深根细作的劳动工作者。
快递员编织着城市的毛细血管,环卫工守护着文明的底色,建筑工人浇筑着时代的天际线。
他们的价值从不该用财富衡量,就像不能以票房评价空气的重要性。
觉醒不是教人放弃奋斗,而是学会在奋斗中保持清醒。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就像航海者承认海洋的浩瀚——这不是投降,而是真正掌控航程的开始。
当我们摘下“必成大器”的沉重王冠,反而能脚踏实地修炼立身之本:电工精通每个线路接口,会计能辨财务数据背后的真相,教师读懂每个眼神里的求知渴望。
这些看似平凡的深耕,恰是抵抗时代洪流最稳的锚。
有人说这是妥协,我却认为是更高级的勇敢。

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明白极限所在却不肯辜负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
就像那位早点摊老板,他不再做着上市敲钟的梦,但能把油条炸得酥脆金黄,让每个清晨食客露出满足的笑容——这就是平凡人最体面的加冕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