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17.9
偶然一天在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快28岁的我,如果遇见18岁时的我,会给他说些什么,让他整个人生轨迹改变,至少有些事情不用担忧,有些事情必须去做,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的发生转变。想了许久也就释然了,根据因果律回去不,也改变不了。只是第二个问题又让我犹豫:那么设想我38岁了,该给28岁的我说些什么,才能不那么遗憾,才能更加成熟幸福。我想谈谈下面几个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只适合我的价值观。
一、关于选择
最近在得到听了一本鸡汤书,有句话关于如何抉择:想象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或公司处于生死存亡时,问一问自己该如何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以前经历了很多事的时候感觉心理过不下去,爸就说过这些事情放在半年后、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去想,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而已。那么如果我们以活够了一辈子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选择,是否会真正面对自己的本心了。
这也告诉我,忠于本心才是一个人最快乐的源泉。让别人帮助自己做决定的人,其实都是不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前段时间在旅游时认识一个新加坡华裔,有一天她对我说30岁前要去长滩岛学陈意涵,扎辫子、刺青、跳海、裸泳、和陌生人亲吻,做一些年老回忆嘴唇都上翘的事。也许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二、迷茫时做该做的事
不知道怎么办时候我只能读书、健身、交友,因为其他的好像无能无力。唯一安慰自己的就是这些长半衰期的事项,能够至少为我铺平一部分道路,而不是像看电视等仅仅增加短暂快乐。其实我在交友这方面做得真不太好,只能慢慢来咯。
当然还有旅游,就像上面说的那个女孩一样,旅游对我而言有两层意义。一是见识不同的景色文化、不同的人情冷暖,放松心情的同时,强化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二是做一个肆意妄为的另一人格该做的事(一个人和完全陌生的人嘻哈打笑、一个人坐在海边循环唱薛之谦的意外几个小时、一个人大包小包搭车等等),在这个陌生的一方世界里换种活法。
给旅游、读书、健身再找个理由,哈哈。是我在寻找第二人格的孤傲和宁静。荣格认为:主导我生命的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绝不是医学上的那种“人格分裂”,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人格、第二人格的区分,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罢了。在各种信仰里,它们所重视的也正是人的第二人格,即内在。第二人格影响了我的一生,促使我总是从内心散发出顺气自然的信号。只有一个人相处的时候,我才能如此清晰地体会到,我作为一个真实的人。
三、关于优柔寡断
两周前和一位编辑姐姐促膝长谈,她说你太乖了太听话了,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一个未到中年的年轻男人总归要有点肆意妄为的锐气。突然想起了王尔德说过:“我喜欢有未来的男人和有过去的女人。”男人讲究气势,女人讲究风韵如是而已。即使我在迷茫时,也应该是锐意进取,不再顾虑、瞻前顾后,独自承担代价。
记得以前在三亚被强迫去热带雨林瀑布攀岩,说实话我很害怕很焦虑,只是迫于无奈去做了。当我爬上山顶时,39度的高烧不见了,那种直抒胸臆的爽快弥漫在各处。并不是鸡汤,我想说的是这世上有那种不要担忧、不要犹豫去做会好过满是顾虑的限制性生活。也许真是那样世上多数人二十五岁就死了,一直到七十五岁才被埋葬。
最近这段时间也是无来由的去帮别人忙扶梯上抱一大堆货物,看到优秀的人直接上去认识等等,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就这么做了,只是我看到了周围的他人,我以前像他们一样冷眼看着世界、顾虑而忧愁,突然觉得以前多么的不开心。我想表明的是一种因为顾虑导致的那种薄膜里看世界的状态,只有有时候义无反顾的做事,才能感觉眼前清亮。
四、关于朋友(不论男女,不论亲密)
这辈子才到现在,认识的朋友也不算多,只能说基本做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吧。
只是以前觉得道理最重要,什么都比不过。年龄渐长发现,有知己若干足以,道理滚一边去吧,我就是护短怎么了。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谁能陪我大醉三万六千五百场?喝喝酒、品品茶,回忆和憧憬接踵而至不岂是幸福。想起和锐在磁器口,重温他高中的“从前”,真的是从前,哈哈。
这辈子影响我最很深的有男有女,说实话给我带来了很多改变,当然有好的,也有很大的伤害。现在觉得这也许就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时至少我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当我还是个孩子,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早都消失了遗忘了,但其中一些肯定已经成为了我所有的骨头和肉,经历也是一样的。
三体人为了找到合适居住地点,近乎要成功入侵地球,人类也公布其位置坐标,宇宙黑暗森林法则打击下,三体人几近灭族。三体人跟地球领袖罗辑和程心展开了一次成熟的对话,作为一个得体的告别。三体人用无对无错、无怨无恨、有礼有节、有始有终的态度结束。一个真正成熟的文明,并不依照是非对错行事。两个文明灭族之战尚且如此,往事、往人也就这样吧。
那么未来,该怎么对待朋友。我也不知道,尽量真诚就好。
五、关于认知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讲述认知,仿佛一夜之间已经是个人实现的潮流词语了。认知,简易言之就是认识并了解世界的能力,观念的升级与迭代。如一本书、一段话能够让你茅塞顿开、振聋发聩,你就在改变自己的认知。
只是存在一个问题,这种认知也极易改变,换个不同的、更新奇的事务是不是又会导致认知的改变。但是正如《乌合之众》勒庞所说:伟大的群体普遍信念实属凤毛麟角。它们数百年保持不变,整个文明也就是以它为基本基础;短暂而易变的观念,常常来自于一些普遍的观点,它们影响群体的头脑不难,但想让它在头脑中长久扎根却极为困难。
同样的道理,作为个体,必须先有普遍坚定的价值观来认知世界,才能谈得上去认识不同的事务,并将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认知逐渐融入自己,才方能提高认知水平。当然对于所有的事务,在坚持自我的情况下,以包容的思想看待所有事情,岂不是更好吗?这一点在看了《菊与刀》一本关于日本文化书籍之后,才改变了对日本的些许观感,领悟到文明之间的差异与无奈。同时拥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并能正常行事,这不才是第一流的智慧。
六、关于请教
也许有比较重要的建设意见就是请教年长点的人,询问相同的问题:当你38岁或者现在,你想对以前28岁的你说什么了?抑或是你对现在的我有什么建议了?但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他人说的话你是否完全理解,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同一句话在经历不同的人心里可能完全不同也不全面,那么理解他人就必须详细了解其生平背景;第二是如何提问,虽然问题大概是以上两个问题,但如何透彻明辨答案,就必须细化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那时候?那时候你经历了什么?现在你想法不同是因为什么转折?如果要说你的经历,你觉得和历史上、文学上哪位很像?你现在信奉什么、崇拜什么,以谁为榜样?
请教之后也必须及时归纳总结复盘,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其中只有部分适合你,这才是你需要接受的部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就像之前认知所说,别人的成功未必适合你,只有与自己的价值观趋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极好的。
七、结语
不知道在胡言乱语什么,感觉和主题不搭边,发散性好强。有些事情也没想透彻,不过应一个人要求,还是每个月写一篇吧。PS这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自己也开心和改变了许多,感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