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
我读这段话很有触动。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发散性太广。以为辅助性能够对主要事物有很大促进作用。殊不知,辅助性的事物多半是神来之笔,有限的丰富,真正提升还得在主要事物上下心思。举例来说,我在大二学日语,基本的五十音图还没有背完,就想着多看看日剧就可以提高日语。事实证明错的离谱,最后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学日语。基础牢固了,看日剧能够听懂一句一段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朱光潜先生总是在我的思维维度上,再往前延伸一点。这里说到天才,一般都认为天才是遗传和家庭环境教育。(小学学英语,总是被各种小神童唬的一愣一愣的)也在心里认定语文学不好是天生记忆力差。所以先生就反问了,“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
原来是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借口:
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
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
灵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说的是创作者的灵感闪现。灵感的三大特征如下:
1.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
2. 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
3.它也是突入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打扮都知道“败兴”的味道。
先生解释事物,总不是说教而是娓娓道来,从源头看起。灵感到来的前提是“读书破万卷”。即在一件事物上,时时琢磨,事事琢磨,今日摸不透,明日看不明,也许后天就突然“下笔如有神”了。想要有灵机一动的神来之笔,就先在平日里前后琢磨,好好积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