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肉丁】今天我们来聊聊定价~

今天的读后感来源于李叫兽的《双十一:哪些价格策略让你欲罢不能》一文,文章已经把每一个策略的理论讲解清楚,这里我只是针对自己的经历来继续阐述。

1.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的—人对某件事的判断会受到前一个事物的影响。

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需要避免,有时候需要善用。

比如做用户访谈和调查问卷,设计的问卷问题,特别是主观题,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陷入到这种效应里,得到不真实的用户反馈。当写一个问题为“请讲一下最喜欢产品的哪些方面”时,如果后面搭配一个“请问对产品还有什么建议”,往往就收集不到更多负面的反馈,因为用户回答时脑海里还留着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很难马上转变思维去想不好的方面,因此造成了反馈的不真实。

后来的用户调研,我们争取做到,每个问题之间尽量不要互相影响,宁可通过其他方式再去获取反馈,也要保证每个答案尽可能的真实有效。

2.相对差异

相对差异是指人天生就更加在意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得,假如你收入上升1000,但是别人收入上升5000,虽然对于你自己来说是上升的,但是比较后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牵扯到产品方面,当一个公司推出的产品很多时,几个产品价格高低不一,如果A产品的价格为1000,B产品只是增加了一点点新功能,价格定位1500,往往是A产品销量会更好,用户会认为A产品更划算,或者是B产品新增的功能对于差额500来说并不实惠。

我们公司自己的产品,全年卡499,半年卡299,基本用户大多都会去买全年卡;一个饭团的定价,1个月几块,一年打7折后几十块,也是会吸引大多数人去买一年的。

3.概率折扣

面对远大于购买力而且小概率的利益时,我们也倾向于增加风险。

买彩票是这样的,当我们搞活动也可以这样,所谓“以小博大”,当你的活动奖励足够吸引人,那么尽管概率低到万分之几,也是会有人来尝试。

A股打新正是这样的,平均新股中签率只有区区万分之二,但是一旦你中签,那就会收获几万块馅饼,正因如此,股市的人民基本都不会错过打新的机会。

4.心理账户

这里理论我觉得李叫兽讲得比较浅,大概的意思就是,两个方式,一个是1000的商品打8折,直接收你800;另一个是满1000送200的优惠券。理性人看起来,肯定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实际用户心理,我付出一些,如果再得到一部分会感觉更好。

我们做任何“剥夺”用户权益的同时,也尽量再给他们一些,这样不至于太不舒服,引发不满。

5.损失厌恶

这个其实就是各种活动中的限时抢购、倒计时购买、最后优惠几天、活动截止日期等等,让你觉得这个东西稀缺感、紧迫感更强烈,刺激用户的冲动消费。

人更讨厌失去,当他看到一个“机会”即将消失时,往往一冲动就会失去理性,反观我们公司的活动,也是经常利用这个心理弱点。

6.捆绑损失,分散好处

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让用户感觉,我花一份钱,换回一堆东西,满满的幸福感啊!~

简单说,就是多次付出会让用户更明显的感觉到“痛”,而改为一次付出,其他附件赠送的套路,用户只会痛一次,收获一些附件往往会很开心。

7.尾数定价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到处都是 9.9、199、1999的产品定价,不可否认,让用户心理读出这个数字的时候,确实是比 10、200、2000更少的感觉。

另外,这里我个人也觉得,9.9可以理解为“不到10块钱”,意味着几块钱和十几块钱两个档次的区分,我参与的产品定价,也都是利用这个理论。


啊啊啊~当你看完这些,会发现,WTF,满满的套路啊!~

下次你逛淘宝、超市、各种线上活动的时候,再看看这些套路,会不会嘴角微微上翘,但是身体还是控制不住你自己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12,958评论 4 26
  • 这两天,被黄磊关于女儿的言论刷了屏。 他说,不能给女儿婚礼的男人,他不许女儿嫁。 这句话引来一众网友讨论,他们都在...
    她生活阅读 2,823评论 0 1
  •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____________Glo阅读 2,669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