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是相对于富裕来说的。所以,那就要先说说怎样才算穷。我们常说的穷在定义上应该属于狭义上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的现状,或是一贫如洗的状态。这样的贫穷现在依旧存在,各种原因造成的贫穷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完全消除的。
而相对于狭义上的贫穷,广义上的贫穷还包括精神上的穷,精神上的贫穷也是心里的贫穷。心里的穷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物质上穷只要人的斗志和追求还在,在经过努力就能摆脱这种现状。而心里的贫穷是因为一个人主观上的不作为造成的,所以这样的贫穷想摆脱就不容易了。
【01】
物质上的贫穷,曾经是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遍现象,这是整个社会大原因造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如今的社会这种情况已经大幅度改善。当然有一些地方还是很穷,所以国家一直在努力改变。
个人的贫穷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身边就常看见生活很艰难的人,这些人大部分是身体残缺有没有亲人的孤寡之人。这些人处于基本饿不死的状态,好在好心人多时常会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还有一种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而造成的贫穷,他们无所事事每天就是四处游荡。我有个舅舅就是这样一个好吃懒做、每日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人。
从我懂事起的记忆里充斥的都是大舅舅的“光荣战绩”。外婆和外公因为大舅舅的事身体也变得不好,小舅舅那时年纪也不大家里没人照顾,主要由爸妈时常照应着。直到外公生病去世后,家里就剩下外婆和小舅舅后,爸爸把外婆和小舅舅带到了我们住的城市。大舅舅还是无所事事到处游荡,亲戚朋友都很少和他来往。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发生在外婆去世后。那时小舅舅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大舅舅在外面待不下去了就来找爸爸。爸爸很大度的把大舅舅留在了家里,爸爸给他找了个伙房做饭的活,大舅舅开始过着安稳的日子。大舅舅安稳的待了半年,半年后大舅舅老毛病又犯了再次四处游荡去了。自此后大舅舅就一直东走西荡的这样混日子。
几年前大舅舅终于安定下来,大概是年纪大了意识到了曾经的不对,大舅舅开始变得积极上进。每天都努力地找能挣钱的活做,人也变得勤劳。如今找了个媳妇,日子过得也是有模有样的。
大舅舅的例子就说明了人的贫穷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当事人想改变一切都是可能的。同样老百姓的贫穷也是能改善的,只要找到好的途径就能做到。
【02】
和物质上的贫穷相比,一个人心里的贫穷才是可怕的。因为心穷直接导精神上的贫穷,当精神处于贫穷状态时这个人差不多就成“废人”了。这样的人没有理想更没有追求,活着就是在消耗时光,每天吃喝拉撒等待死亡。自然这样的人就不会成为有用的人,同时也不会成为有担当的人,能不能成为父母老来时的依靠也是不确定的。这样想着都觉得是件可怕的事。
身边这样的人也不难找到,邻居胡叔的亲戚里就有这样的人。胡叔的哥哥家二儿子已经快三十岁了,书读得不多早早就辍学在家。长得是人高马大的,每天不是睡觉就是到处和人家打牌。父母很是闹心,说破嘴日子也无济于事二儿子依旧每天如此。父母问过他究竟想做什么,说大家可以帮助他。而那个二儿子说这样的日子很好呀,自在悠闲干嘛要去做事?自己才不想累呢。父母听了也是除了叹气再无其他,慢慢地家里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了。
胡叔说有一次老家哥哥准备修房子,重新盖了房子二儿子好找个媳妇过日子。胡叔主动借了他哥哥三万块钱,提出去帮忙盖房子。自从他哥哥要盖房开始,亲戚能帮忙的都帮。二儿子每天该吃吃该喝喝和没事人一样,房子盖好就剩下院子地坪和盘炕的活。父亲就等着二儿子把这些做好了,可二儿子就这样拖时间一直不做。以后无法他父亲还是请人给弄好的。胡叔知道后很是生气,直说这个孩子是扶不起来了,没救了。后来也听胡叔提起过那个二儿子,都是一副摇头叹气的样子。我这个局外人没事就会想起来,真担心一直如此他父母不在了怎么办?不会把自己饿死吧?
生活里如同那个二儿子一样胸无大志、好吃懒做的人很多。这样的人说白了就是心里太穷,没有一点想法。
看过这两个人的例子我还是很感慨的。人穷不可怕,只要心中有追求总有摆脱的时候。心穷才是可怕的,因为心穷了就什么想法和追求都没有了。心穷的人,活着不过是混吃混喝等死,碌碌无为一生的同时还会成为其他人的累赘。
这样看来,人穷心却不能穷。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努力学习,只有一个人的精神富有了心中才能富有。所以,时刻要做一个努力拼搏的人。成败与否先不说,至少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能成为养老送终的人。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