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在观看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给国民送来了一场古诗词盛宴,让我们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心灵上,感知上都得到了美的享受,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感受了古诗词的魅力,通过主持人和名师专家的讲授,领悟到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和选手们一起完成古诗词的题目,回忆起自己人生路上读诗的美好。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青春期时,初恋懵懂地抄写李清照的诗句,“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稍稍成熟些,回忆往事,吟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无论我们在怎样的情怀下,总有一首诗或者一阙词能表达我们的心声。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明珠,是博大精深的,是滋养心灵的,是温暖生命的。
在这个节目看到了一个与往日不同的主持人董卿。过去,董卿给我的印象是总是穿着晚礼服,美丽的,遥远的,闪耀的,有明星光环的。今日,我看到的董卿散发的是由内到外的美丽,她因为自身的内涵丰富,修养深厚,完全让人惊艳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文雅自如,落落大方,温柔贴心,说话得体,点评到位,真正成为我们这些观众心中的文艺界女神!
记得第六期,一位父亲谈到自己身在异乡,为帮助女儿背诵诗词而谱曲的故事时,董卿眼含热泪,动情地朗读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特别让人心动。
第七场中,董卿当得知选手王轶隆的母亲身患癌症恶化,王轶隆有可能因为参加比赛而错过了陪伴母亲重要的时间,她给大家娓娓道来王轶隆的故事,并对他做出了评价和肯定。董卿祝福他:“所谓父女母子一场,终究有一别,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倒计时的那种心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这是一个空缺,但更是一个圆满,希望王轶隆的妈妈早日康复。”这一席话说得太好了!
名师点评也是经典之极,康震老师不仅底蕴深厚,发言信手拈来,还能随时结合现代社会调侃一番,幽默风趣。这是有真才实学的师者形象。他的点评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有许多的人文关怀,他绝对是有情怀的老师。他让我们非常敬佩!
选手个个都诗词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太厉害了,都特别有魅力。我特别佩服其中两位女孩子。
第一是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她是造机器人的理科生。她知识渊博,反应迅速,自信活跃。所有的诗词题目在她面前都成了小菜一碟,不仅知识储备丰富,而且机智敏捷。尤其是她在“擂主争霸赛”中才华出众,锋芒毕露,常常是秒答,总给人胸有成竹的感觉。我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二是16岁的姑娘武亦姝,真是从古代走出来的才女啊!一米八的高挑身材,清秀可人,淡定从容,诗词歌赋简直是信手拈来。瞧她在“飞花令”中的表现,“月”字开头的诗词随口诵出,老师们都夸奖她知识储备太全了,完全是童子功。
另外有两位男教师,也是非常优秀的,尽管没有成为擂主,但依然是很有实力的。
百人团,代表着一百个热爱诗词的灵魂,代表着一百颗热爱中华文化的心。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走上了诗词的大舞台。
有一位衣着朴实的老汉,虽然只读过四年的小学,他的工作只是摆摊修理自行车,但他从没有放弃自己写诗词的梦想。他还在摊前摆自己写的诗词,让大家帮他指点讨论。
百人团里有一位做过脑手术的父亲,他是来这里挑战自己,并且为儿子做榜样的。他坚定的眼神,他志在必得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学习诗词给他带来的精神力量。
一位叫白茹月的农村女人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她衣着朴素,从她的讲述中得知,她曾患严重的淋巴癌。当年,她为省钱独自一人到省城治病,与病魔作斗争。治疗期间,她无意间买了一本《诗词鉴赏》,初衷是送给女儿,但她对这本书越读越喜欢,并从诗词中读出了乐观与豁达。她答题中有句“此中有真意”。康老师评价她正是因为读诗词从人生中品出了真意。我们都为她的故事潸然泪下!
《中国诗词大会》是现在复杂电视节目中的一阵清风,是当今社会媒体的一股清流,是我们业余生活中的一杯香茗,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在国民中掀起学诗词的狂潮。看了节目,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古诗词背得太少,马上感觉从曾经的学霸秒变学“渣”,真想马上拿一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好好吟唱背诵,好好学习反思,好好涵泳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