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到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十四个强调”,再到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在这个意义上,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当今世界,文化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清楚的体现,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文化引领发展方向、提供精神与智力支撑,国家民族的强盛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新时代“培根铸魂”的基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团结统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贯穿于奔涌向前的伟大实践,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不断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宏伟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一再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