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粑粑麻麻们是否经常有这种感受,明明教过孩子出门在外应该怎么表现,例如:吃饭的时候什么不可以敲碗,在别人家做客不可以随意动他人的东西等等,但是却总是不见效果。我们花了这么多心思在孩子的教育上,为什么却没有看见我们预想的结果,反而总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孩子没能长成你想要的样子,不过是因为他不知道你要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

一、你要的样子,他没见过
我们总是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多听话,多懂事,再看看你,怎么就这么不让我省心呢?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多半是不理睬的,因为你说的榜样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孩子想要往家长期望的方向改变,也会因为缺乏方向而失败。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孩子自身接触过的榜样进行鼓励,记住是鼓励,而不是批评。小孩子总是这样,更多时候听得进去的情况是表扬,而不是批评指责。很多时候采用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我们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孩子不听话,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这个时候,你刚下班回家,看到眼前的一幕,你会怎么办呢?大多数家长会很生气,训孩子几句是少不了的,更有甚者,说不定还要让孩子的屁股挨几巴掌。这种方式对于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能有帮助吗?一定程度而言,是有的。孩子会因为惧怕家长的责罚而避免再犯这个错误,但是与此同时孩子会委屈,会生气,会慢慢对家长反感。那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怎么做呢?
建议:家长首先需要平复下心情,换位考虑,孩子这么小,他只知道玩,对于应该怎么生活或者说怎么不给大人添乱是没有概念的。因此,家长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小的规矩,比如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同时也需要解释为什么。
比如,孩子在家可以看动画片,但是时间不能很长,因为这会对眼睛不好,要是看久了就会近视,要戴眼睛很累很不舒服(可以尝试让孩子体验下戴眼镜的感受);孩子在家可以玩玩具,但是不能乱扔玩具,因为乱扔东西会让家里很乱,而且还有可能破坏家里的东西,这会让妈妈收拾起来很麻烦,还会让妈妈生气(一般孩子肯定是不会想让妈妈因为自己举动生气的)等等。
只有让榜样的标准具体化,孩子才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二、你要的样子,他还不懂
我们经常会和孩子说应该怎么做,然后会下意识的拿身边的榜样举例,但是孩子真的能理解吗?假设我们现在给一个5岁的宝贝用一个10岁的孩子举例,他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本身能够完成的事情就有很大的不同,你对5岁的孩子说,一定要写正楷,结果他写的鬼画符,然后说隔壁10岁的哥哥写的字特别漂亮,他会不服气,因为他觉得自己写的就是好看。我们总是用我们的观念来尝试让孩子进步,却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不是因为我们标准不够准确,而是因为孩子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审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进他的审美里面,引导他往我们的标准靠拢。听上去可能很难,但其实操作起来却还算比较简单。还是拿写字来做例子吧,你对孩子说,你的字真丑,毫无疑问是错误的表达,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受挫。那么要怎么表达才是好的呢?
建议:家长需要先认可孩子的表现,表扬下孩子的进步,然后试着问孩子他觉得他身边谁的字好看,很多时候都会回答是老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引导他向老师学习,把字练好。怎么练呢?那么机会来啦,可以让他练字帖,或者让他多跟着老师的字模仿,这样我们想让孩子做的事情也就慢慢水到渠成了。
只有孩子认可的标准,才是他会想要达到的标准,家长的正确引导,就可以让这个标准变成家长预期的标准。

三、你要的样子,他做不到
所有的家长都会有这么个心理,也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这个期望真有那么容易实现吗?除了个别的例子以外,很少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经过家长细心的培养才能慢慢发光,成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摆正心态,根据孩子的实际出发定目标。
就拿现下很流行的各类青少年比赛来说吧,家长自然是希望孩子也能去参赛拿个大奖过来让自己脸上有光彩,可是这个目标容易实现吗?不容易。孩子对这个比赛不感兴趣,感兴趣又没基础,有基础但是能力又不能完全达到,这样说起来可真是难啊。
建议: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基础来制定目标,比如我们知道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增强这方面的兴趣,拿比赛冠军或者其他什么奖励来刺激他都是可以的,但这个目标一定得是孩子努努力,跳一跳就有希望获得的,而不是那种费了老鼻子劲儿却还是只能望洋兴叹的。不仅会让孩子失望,觉得努力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原有的兴趣点,这就得不偿失了。
只有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才能让他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当然适当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们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没有找对方法,说来说去最后还是只能看着孩子偏离预期的轨道。教育孩子,不应该是给出具体的范围让他蜷缩在这个圈子里发育,这样他的成长是有限的。
只有根据孩子的自身出发,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孩子自由生长,就像培育小树苗,不给他足够的阳光是不能快快长大的。那么家长要做什么呢?家长要做的就是给我们的小树除掉害虫,并不时施施肥,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大方向,并适时的鼓励,让他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