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 照抄原文Or复述原文
大脑需要"断舍离"。
众声喧哗。我们每天面对各种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信息,它们或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是充满了陈词滥调。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事,物,这些东西塞满我们的头脑,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加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简化思维意味着我们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的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的信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p 166
step2 我的思考
《疯狂的简洁》一书作者肯.西格尔,曾担任NeXT和苹果公司的创意总监,是与史蒂夫.乔布斯共事17年的广告狂人。从他的观点来看,苹果的成功秘诀只有两个字:简洁。乔布斯说:"一旦做到了简洁,你将无所不能"。
苹果迷恋"简洁"从来不遮遮掩掩,它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也直接摆在世人面前。但为什么没有第二家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出现呢?究其原因,要做到"简洁"并非易事。
牛人的许多思维是惊人一致的。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是《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李笑来新学期一开始,领回教材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每一章的重要概念都抄一遍,随后直接死记硬背到脑子里。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讲的就是那么几个概念。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中,作者采访了许多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通过了解他们的成长史,提炼一些共同的东西,教给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我自己"。
张亚勤,12岁那一年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学生;17岁为自己选择了终生的事业;23岁获得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25岁成为美国桑纳福研究院的部门主管。1996年他30岁,已经拥有十几项专利,发表过几百篇论文。到了31岁,他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两年后,即1999年,他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后又出任副院长;与此同时,还获得美国"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他是获得该奖的唯一华人。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难取得的,而他这一年才33岁。
当旁人问起他的经验,他说:我是有点小聪明。可是我觉得仅仅从天赋来说,我不可能比别人强那么多。学习的关键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理解最根本的定义,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不是相反。所以我觉得,你把时间花在什么上面是很重要的。你在脑子里面装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那些有用的东西就找不到了。实际上现在的小学,中学,包括大学,有用处的东西无非就那几样。你不用花很多时间去思考那些复杂的问题,只要理解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脑子里非常清楚,这样你的大脑的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强,要比别人高得多,你花的时间可能是别人的十分之一,但是你弄清楚了最重要的东西。
step3 我的行动
1 在我了解了注意力>时间>金钱后,我就很少刷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了,有时候会扫一下标题,如果是我特别关注的话题时,我才会看一下。把省出来的时间放在自己的成长上,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开始在简书上每日写一篇文章,感觉自己成长的很快,成就感满满,不追逐当下流行的新闻,对我的生活基本无影响。
2 现在网上各种功能微课和各种分享很多,比如"如何成为牛人的十大狠招"等,听上去蛮让人热血沸腾的。我以前非常喜欢听微课,也听了许多,有些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发愤的草莓曾经做过的关于早起的分享,听完那节微课后,我开始早起,现在已经形成了早起的习惯。但现在我极少听这些微课和分享了,除非真的特别感兴趣。一是因为微课质量下降,许多微课干货不多,有的纯粹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公众号或是在线课程。二是在听了许多微课,看了许多爆文后,发现许多最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我现在更需要做的是践行,而不是每天忙于听微课和刷无数文章。
3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我现在会付费看一些专栏。知识付费可以帮我实现知识的高品质过滤。只要我付费订阅了专栏,我就一定会看,如果觉得自己时间紧张,看不过来,我就不定阅。在"得到"app里,除了订阅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发现许多专栏也挺好的,但是感觉光李笑来的专栏就够我消化一阵子了,所以果断打消了订阅其它专栏的想法。践行,才是我现阶段的刚需。
像打扫家一样,定期对大脑进行一次"断舍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