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读国学,可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人的心里。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经过沉淀而留传至今的文化结晶,国学文化是中国文华的传承,中华数千年积累传承下来文化智慧的结晶。
自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成了自汉武帝开始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服务帝王统冶的学说,成为长达2000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思想。国学包含儒学,并不至儒家之学,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学说:道家、墨家、法家、阴家家、兵家等相并列的学说之一。
国学是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与学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基础,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艺术体系。
国学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文集蕴涵着做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
关于国学一定的涵义,目前还未有统一标准定义和认识,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国学字面理解国家之学,国人之学。浅淡国学典集精髓思想12道,带你了解国学:
一、老子-处事之道
老子简介: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又称《老子》。
处事之道表现在: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此意思是说道中万物之奥妙,亦是万物之主宰,是善人一个宝。可理解为:在为人处事人际交往中,你如果了解交往中的方法、规律,那便是你手中宝典。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意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之心之书。
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意为:道路可以行走,如果常走的道不通,可以走另外一条道理。为人处事要懂得变通,不是认死理。
二、庄子-养性之道
庄子简介: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哲学学派庄学。代表作:《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
养性之道表现在顺其自然,崇尚自由: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道义原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庄子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大概意思是说:生活有限,知识无限,以有限生命追求无限之知识必定很累的!明知道知道道理,还要去追求必定更累!做事不要有功利心,不要做违法犯纪之事,顺其自然即可明哲保生,亦可修身养性,得高寿而善终。
三、孔子-为人之道
孔子简介: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论语》,晚年修订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为人之道表现在:与人为善,懂得知足常乐!作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份,富贵不能淫,贫贱。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已宽于待人。
孔子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开阔,为人坦率,自然气定神闲;小人坏心眼、妄念太多,自然心理负担很重,看上去患得患失,郁郁不安。
四、孟子-君臣之道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城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同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孟子》。
君臣之道表现在君臣之间应该是平等、互相尊重,懂得投挑报李。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孟子名言: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矣。意思说:只尊重有贤德才能的人,使其在善长的位置发挥所长,那天下有能德才之人才会心悦诚服,也愿意为王朝效力。
五、荀子-学习之道
荀子简介:姓荀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冶家,对儒家思家有所发展,代表作:《荀子》
学习之道表现在:一是蜕;二是虚;三是一;四是静;五是积;六是师;七是友。
学习不能满足现有成就,需要不断学习精进质变之后脱胎换骨,虚心态度,一心一意专心,抛去一切杂念静心学习。积累知识,向老师学习,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相互批评指正。
荀子名言: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为:不能停止学习,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出,但比蓼蓝更青,寓义在学习中需要不断进取,更加精进。
六、孙子-韬略之道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政冶家,尊称:兵圣。代表作:《孙子兵法》。
韬略之道意为文韬武略。强调“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统一,是“统帅之道”,韬略思想博大精深,是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筹划,在竟争的战略层面理解和使用。应对任何事情之前,事先做好谋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应对预案,谋定而后动。
孙子名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七、管子-教练之道
管子简介: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齐国人,周穆公后代。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教练之道:教练使命为成就他人的成功而成功。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野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事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管仲名言:务为不久,盖虚不长。意思是说:凡事弄虚作假,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骗人都不会长久,总有事情败露的一天。
八、韩非子-统驭之道
韩非子简介: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古代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创立法家学说,代表作《韩非子》。
统驭之道,即统冶国家、维护权势、驾驭群臣之法也。其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本,文化为魂。”修炼好这六方法的能量,必能使你在成长高手的道路上跃迁,成为时代的高手大师。
韩非子名言: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意为:做人做事太过奸诈,表明上显得聪明,日久见人心,被人看出之后,就会远离你。反而不如一愚笨但是诚信的人得人心。
九、鬼谷子-权谋之道
鬼谷子简介: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人,著名思想家,是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始祖,道家尊他王禅老袓,算命占卜尊他为祖师爷。隐居清溪鬼谷,自称鬼谷先生。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一原则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其结果,是正向还是反向。
鬼谷名言:纵横捭阖,冷心为上。意为:在进行谋划事情上是分化还是拉拢的策略,先冷眼旁观,不做任何表态,待事情了解清楚并分析后再做再出最好的决定。
十、《大学》:修身之道
《大学》出自《礼记》中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期儒家作品,是一部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修身之道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修身的之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过程。
《大学》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为:大学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以使自身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为目标。明确了自己修身的目标,需要有意志力和定力,然后才能静下心来,心不妄动则能安,安于处境方能思此周全,能思虑周全方能到达至善至美境界。
十一、《易经》:天地之道
《易经》即《周易》,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不过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反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故而道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易经》名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为:宇宙万物为阴阳构成,天道为为阴阳,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刚与柔的结合,做人要讲仁义道德方能立足与社会。
十二、禅宗:死生之道
禅宗又名佛心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如来言教以为特别传绶,是中国化后的佛教。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传至慧能,慧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佛心本具。禅宗七经典:《金刚经》、《心经》、《圆觉经》、《楞伽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
死生之道:死亦死,生亦死,死是另一个新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首相。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
禅宗经典语:不可说。意为:有些话是不能说,自己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