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和我儿子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除了动画效果和逼真的场景之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适的处事态度。

我本人文学功底比较浅,只知道耳熟能详的那首《别董大二首》里其中的一首是高适的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也只是对后面两句印象比较深,但是对于作者本人早就把学生时代死记硬背的那些知识还给老师了。这场电影让我非常清楚地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

高适小时候并不聪明,善长枪法对文学并不感冒,但是他一生却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以边塞诗著称。

电影中他每次心镜的转折都是在和李白相遇之后。

第一次他和李白相遇之后,他去长安自荐无门之后,意识到自己的关系不够硬,文学功底太差,回到梁园在苦练功夫的同时,苦读诗书,恶补文化课。

第二次他专门奔赴扬州赴李白的一年之约,在看到李白的纸醉金迷之后,直言不讳,认为他不应该把青春耗在这里,大丈夫就应该去报效国家,投身社会。但是不巧的是这次他被裴十二这位裴氏剑法唯一的传人给打败了,关键那人还是位女子。高适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到商丘梁园再次苦读诗书,勤练武艺。终于从诗词小白荣升边塞诗人,写出了名垂千史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最后一次是他帮李白完成到道士的心愿之后,他结束了自己给自己的十年时间,应约去哥舒翰的麾下做这个文人笔客。

每次他遇到李白之后他都能审时度势地去分析自己的处境,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他的前四十三年都在独善其身,李白每次都称他们是大鹏,在这大唐盛世终将展翅,而且他断言高三十五也就是高适心中有锦绣,也迟早会开口。他却不像李白恃才而骄,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补救,最终在年过半百之后受到重用。

他位及高位之后更是小心甚微,在他五十四岁时已是名镇四方的淮南节度使,帮皇帝平了永王叛乱,他的好友李白入狱,他并没有出手相救,而是托郭子仪去帮李白求情,免除了李白的死罪,发配夜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高适做到了,他的前四十几年都在独善其身,后面的十几年他在兼济天下。

古代的姜子牙就不说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也是在五十岁之后才登基,迎来人生巅峰时刻;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时已经是六十六岁高龄;三国名将黄忠一举成名也是在他六十七岁时。现代生活中的人也不乏大器晚成之人,比如箸时健七十四岁才开始创业种植箸橙,八十八岁已经是亿万富翁;任正非四十三岁才开始创立华为;周家礽八十三岁才开始做药妆。

现在经过前几年病毒的影响,经济不景气,很多都失业了,有些人不只是抱怨生不逢时,甚至抱怨自己没有遇到伯乐,自己遇到的人都有眼不识泰山,自诩泰山却没有被人慧眼识得。

我们现在生存的年代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但是比起古人那时局动荡的年代总归是好的不是一点点,既然还没有到自己的巅峰时刻,那肯定还需要我们独善其身,潜身修炼,有朝一日才有机会像他们一样兼济天下的机会。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8期“独”专题活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容斋随笔:卷八·陶渊明 陶渊明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粟;其寒则裋褐穿结,絺绤冬陈;其...
    雅迪希阅读 3,851评论 0 9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因曾任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
    山水凡人阅读 3,590评论 0 36
  • 功高震主,从古至今,能够善终的人寥寥无几。如果还能做到君主不猜忌,同僚尊敬,百姓、下属爱戴,那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deity0808阅读 2,463评论 0 3
  • 飞扬说: 爱自己其实很简单,学会自律,学会感恩,学会自强,学会独立,学会放松,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成长,越是真心实意,...
    飞扬云淡阅读 3,047评论 0 9
  • 很喜欢生活中的这些点滴和感悟,于身边的花草树木静静的生长,慢慢的绽放自己的光芒,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我时常梦想...
    黑糖糖阅读 2,6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