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START, the world's first Web-based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has been on-line and continuously operating since December, 1993. It has been developed by Boris Katz and his associates of the InfoLab Group at the MIT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Unlike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e.g., search engines), START aims to supply users with "just the right information," instead of merely providing a list of hits. Currently, the system can answer millions of English questions about places (e.g., cities, countries, lakes, coordinates, weather, maps, demographic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movies (e.g., titles, actors, directors), people (e.g., birth dates, biographies), dictionary definitions, and much, much more. Below is a list of some of the things START knows about, with example questions. You can type your question above or select from the following examples.
语义网所谓的“本体”的具体例子是什么?
本体的概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哲学层面的意思,一层是引申到信息科学中的语义层面的意思。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两层意思,我们就拿苹果来举例。关于苹果的描述可以有很多,这里取三个
- 苹果
- apple
- (苹果的图片)
也就是说,中文的“苹果”,英文的“apple”和“苹果的图片”都可以让人知道是在表示苹果这样东西。那么在哲学层面,苹果这样东西就是亚里士多德口中的“实体”,巴门尼德口中的“存在”,和本体论中所说的“本体”。而“苹果”,“apple”和“苹果的图片”就统统是描述这个“本体”的符号。
因此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本体”这个概念在哲学层面上是形而上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为所有的描述都成为了“本体”的外在符号,我们世界上的所有图像、语言、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成为符号到本体的某种映射。
那说完了哲学层面的意思,我们再看看信息科学中“本体”的意思,也就是题主问的语义web中“本体”的意思。
既然我们都已经理解了哲学层面上所有的符号到本体存在映射,那么语义层面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映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是希望把
{“THU”,"Tsinghua", "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清华大学"}
这个符号集都映射到“清华大学”这个“本体”上来。再深一层,我们建立了本体的集合,就可以去发掘本体之间深层的关系,有可能是“属性-本体”的关系,有可能是“子类-本体”的关系,也有可能是“本体-本体”的对立或者是近似关系。描述语义层面的本体关系的语言就是RDF和OWL等。
- 我们把各民族表示苹果的语言都映射到“苹果”这个本体上,这是第一步本体映射;
- 苹果这个“本体”可以跟“名词主体”建立隶属关系,这是第二步建立本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 “名词主体”可以跟在“动词主体”之后,形成动宾结构,我们在这个动宾结构之上,经过反映射,就可以实现各语种之间的翻译,这是逻辑推理和实际应用。
其实不仅限于语义Web,很多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的方法都在做本体映射和推理,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所以也建议IT狗们能读一读“本体论”,“认识论”的书籍,说不定能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