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道教经典,简称《阴符经》。共三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唐代道士李筌在嵩山得此宝经,又在骊山得到骊山老母的指点做出注释传世。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帝阴符经》
强兵战胜演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
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释义】
所以圣人懂得大自然运动发展变化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因而把自己的心情控制到清静无为的状态,并认为法侓条文是不能相合相投的。
【理解】
圣人明白了大道是不可随意违背的道理之后,于是融入至静之道,进而修养己身、体悟大道,就会进入到得道的更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