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朔《致女儿书》

王朔《致女儿书》

假期无事,本想在书架里挑几本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再读一下,欣赏大师用看似朴拙的笔触描绘的一幅幅充满生活趣味的漫画,重温那些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童真童趣。

而眼睛却被它旁边王朔的《致女儿书》吸引住,鬼使神差地将这本书取下,捧在手中端详半天。

也巧,我也有个女儿,很好奇地想看看一位父亲到底会给女儿写一封怎样的信呢?

这不是一封普通书信体的文章。开篇用小说的写法,很有画面感的文字,描写女儿走下火车车厢来到亲人面前的情景。以此来比喻这个小生命就这样带着满心的欢喜,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

这是个怎样的世界?从远古人类的祖先一步步如何进化,如何与野兽斗争,如何在大自然中优胜劣汰,到逐步掌握各种生存技能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这部分完全是王朔式的语言,诙谐幽默,轻松搞笑,活脱脱一个满嘴痞话的父亲,躺在夏日凉爽的树荫下,摇着蒲扇在给小女儿讲故事的画面。

看着看着又想起另一本书《苏菲的世界》,也是用很奇特的手法,讲一位哲学导师用捉迷藏的方式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我想这也是王朔想对自己女儿说的话吧。只是他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叙述远古的历史,没有哲学家讲得那么扑朔迷离,反而更加朴实,更加接地气。

它也不像蒋勋的《美的沉思》那样,从美学的角度来介绍人类在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时代的过渡中,美是如何产生的,艺术是怎么诞生的。远古人类如何用打、砸、磨的方式创造出“方”、“圆”、“三角”这些被后世称为“造型之因”的形状,从而衍生出后代繁复的造型美术。

蒋勋《美的沉思》

王朔就是王朔,他的文章带着典型的个人色彩。

这书本身虽然是写给自己女儿的,同时也希望有相同经历的女性读者来看,“咱不学孔先生瞧不起人,把人分等儿,把年龄分段儿。”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关心人,关心人性上。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欣赏王朔和他的这本书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