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成蔓,问成串,未尝索细先感叹。过一天,是一天,任务积压心盲乱。难、难、难。
有幸结缘樱雪儿,小小年纪智慧多。组建成团是自律,互帮互助共成长。眼尖敏锐洞见好,遇到问题肯思考。而今我陷困惑中,水复山重解疑惑,欲语文字留。
五月的风中带着一点点的的燥热,天空依旧湛蓝,心却颇不平静。自律的打卡,刚开始的几天都可以准时完成,一周之后就出现完不成的现象,我自己也在思考,就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第一现象:任务太多,很多重要的事都被一些琐事占据,虽忙忙,却难成效。
第二现象,我的任务不可控性强,其他几个人的任务都非常的清晰、量化。
第三现象:他们是有体系,根据自己的月计划来制定周计划,再来定每日计划。是一个长线积累的过程,而我是一个四面八方的分散体。
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的关键?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问题和缺点都有看得透彻,可就是改不了。我的最大问题是身在茫茫雾海中,遮蔽了双眼看不清。雪儿给的意见是:用小任务来推动大事件的完成。那么我就利用早起的时间,规定自己完成一个课时的教案。之前总觉得早起时间很宝贵,不想太浪费做这些无脑的工作。现在想想,假如一直做着不可控的事,看起来是做了,结果很多事都没有完成,那么就会更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变则通,通则活。
学习是什么?思考是什么?真的是一个好问题,我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仅仅凭着自己以往的学识和经验来解读。在说文解字里是:习,数飞也。那就是多次的重复和练习。学就是从别处获取某一知识。所以都理解的学习就是:从别处获取某一知识通过自己不断重复地练习,形成一种新的方法。雪儿说:学习,简单来说:借用他人的知识框架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把一个概念说的如此通透,是读者一目了然,确实很好理解。再来说说“思考",大家都在强调思考,那么,究竟思考是什么呢?我还是狭隘的理解为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雪儿总是给我惊喜,所谓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思:自己头脑的运转机制;考:自己的所想。这么难懂的感念居然用一句话就轻松解惑,想想自己还是当老师的,真是自叹不如。
有了好方法总能促进事情的快速完成。关于语文学习的几个小方法,我先记录,自己试用,然后在教会学生用。
针对不擅长写文章的学生:看一件物体10秒,然后开始写,会发现能写的很少;接着再看10秒,把第一次每天想到的点持续补充完整。我听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原来,写作还是可以这样来的。主要是抓住每一种文体的结构,那就是骨头,再填充素材,也就是血和肉了。这样学生才能明显的区分每一种文体的不同,才能更好地把握写作的要领,而不是每次重复无效劳动。
针对学生知识点记不住: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第一次浏览,把不会或者是不懂的用三角形标注在两侧,方便自己的区分。第二次,就只看自己不会的,看看有没有哪些是可以记住了,记不住还是标注2个三角形。循环往复,直到记住为止。方法听起来很麻烦,操作起立还是比较方便的。
任务分配不合理,用三件来说最好:
数量上的限定,我觉得是防止太多求快。我个人也比较认同。
任务的分配原则是重要优先原则,运用swot来剖析并制定策略。估计效果会比较好。我们的成长不是为了提升战略上的勤奋,而是运用战略再思考。
用SWOT来分析自我
S:优势 我的优势估计就是勤劳、吃苦、坚持;善于说,善于听。
W:劣势 想问题不深入,浅尝辄止。没有大框架,习惯着手细节。
O:机会 这个我不是很了解,估计还得慢慢探索。
T:阻碍 有可能会遇到的那几个阻碍,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改进?
只有让思想在不停来回地走动中,才算是渡。
晚上睡眠不好,白天精神萎靡,所以借助冥想,可以更快、更好、更轻松地带入到山静水平的状态。
郭小川说:与梦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的确如此,我会因为想解决一个小问题,而苦苦思索好几天,梳理重点,拣尽精华不可露,用上一条都是宝。
落日,余晖的映射下,可以观水光桥影,看水车晚霞,望青山林木,览楼层幢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