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

公元1922年。

中华民国十一年。

农历上,1922年1月27日及之前为辛酉年(鸡年),1月28日及之后为壬戌年(狗年)。

一、中国

1.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1年3月6日,香港海员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工会组织,多次请求资本家改善待遇,增加工资,屡次被拒。

1922年1月22日,香港近6千名海员举行罢工,罢工活动使得以海洋贸易为主要产业的香港(时为英国殖民地)的5条太平洋航线和9条近海航线瘫痪,罢工人数不断增加,罢工工人多至10万人,大批工人离开香港返回广州。

1922年3月4日,香港当局镇压罢工工人,于香港沙田对罢工工人进行武力镇压,造成伤亡数百人,称为“沙田惨案”。

罢工活动持续56天,3月8日,香港英国殖民者当局接受海员罢工诉求,该香港海员罢工事件以工人胜利取得结束。


同时,该事件也掀起来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年1月-1923年2月)的序幕。

1922年5月1日-5月6日,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议通过《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和《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等议案。

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作为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次运动高潮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罢工工人达到30万以上。

1923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会代表前往谈判途中,遭到军阀吴佩孚军队镇压袭击,造成52名工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的“二七惨案”,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宣布失败。


八小时工作制”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施的工时制度,以早上9点至下午5点的8个小时为工作时间。

最早由1817年的英国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号召“8小时劳动,8小时自由支配,8小时休息”,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10月召开了国际劳工组织会议确定下来。

我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职工(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考虑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劳动法又规定了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

当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占据31.6%的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同时期美国为15.9%,日本6.5%,德国4.8%,印度2.9%,而俄罗斯仅1.8%),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包括了联合国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种类和666个工业小类。

但这也造成了国民经济长期严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问题,尤其工厂加工类的流水线工人居于主流,生产企业为顾虑成本,维持竞争力,实际上难以推行8小时工作制。

即便互联网、金融、电商、科研等高薪企业,因行业竞争激烈、极度内卷,8小时工作制也难以落地,实际劳动者的周工作时间达到50-60小时,月加班时长100小时以上的,比比皆是。

竞争特别激烈的企业默认存在的还是“996制度”,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天工作10小时,一周工作6天。虽属违法,但大环境下的劳动者,无可奈何。


2.《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1919年,法国巴黎和会上,中国主张收回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胶州湾、青岛等地区的提议被拒绝,德国在华权益被日本全盘接手,但中国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且国内民间持续抵触和反对,该问题成了未解“悬案”。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英、美、日召开华盛顿会议。美国为了限制日本在中国做大做强,避免日本过度扩张,支持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要求。促成中日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约定:

(1)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

(2)青岛海关归还中国管辖;

(3)德国在山东的优先权,日本一律放弃;

(4)租借地内公产原属德国及中国者,无偿归还;日本占领时建造者,酌给原价数成;

(5)中国将胶州租借地开作商埠,允许外人自由居住贸易;

(6)济顺、高徐两条铁路由国际资本团承筑;

(7)胶济铁路,中国以国库券3000万赎回,15年内偿清;

(8)胶济铁路沿线日军3个月内撤尽,由中国军警解防;

(9)青岛盐场由中国备价赎回;

(10)青烟、青沪海底电缆,交还中国;

(11)青岛、济南间的无线电报,中国备价赎回。

但日本在山东的势力依旧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悬案虽已了结,中国山东主权却并未实际收回。


3.直奉战争

1912-1928年间的民国政府,历来称为北洋军阀政府。期间的直系军阀、奉系军阀,先后爆发过三场战争,分别为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浙奉战争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河北人,河北旧称直隶省)为首,故称为“直系”,后来军队交给了吴佩孚、曹锟,成员还有孙传芳、王占元、萧耀南等人。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辽宁人,辽宁旧称奉天省)为首,故称为“奉系”,后来军队交给其儿子张学良,成员还有张作相、冯德麟、吴俊升、杨宇霆等人。

除了直系、奉系,北洋三大军阀还有以段祺瑞、徐树铮等人为首的皖系


皖系在1920年爆发的“直皖战争”中失败退场后,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演化成直系、奉系两雄并立的局面。

取得政府权力的直系、奉系,1920年8月,先是扶持推选了原皖系残余势力的云鹏组织内阁,靳云鹏亲近直系,疏远奉系,引起奉系不满。

奉系张作霖1921年底,带兵进京,推倒靳云鹏的内阁,扶持亲日派的梁士诒组织内阁。梁士诒为讨好日本,同意日本赎回胶济铁路,于是直系吴佩孚逼迫梁士诒下台,引发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4.29-1922.6.17)

直奉两派拉锯之下,经英、美调停议和,1922年6月17日双方签订停战和约。

此战奉系军阀败退,撤回山海关以外的东北三省,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不接受中央政府节制。

北洋政府被直系军阀所控制,直系军阀将皖系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戴黎元洪复职大总统。


但直系军阀的吴佩孚、曹锟貌合神离,两人逐渐突显矛盾,内部开始土崩瓦解,下一场大战蠢蠢欲动。

1923年,曹锟通过巨款贿赂国会议员,推选自己当上总统,酿造了轰动一时“曹锟贿选”丑闻。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意图推行“武力统一”,消灭当时割据在南方由孙中山新建立的南方军政府。

两人的丢人丑闻和暴政做派遭到社会各界反对,退居山海关外的奉系张作霖一直暗中窥伺时机,借此良机,联合南方军政府(孙中山)、江浙一带皖系段祺瑞的残余势力卢永祥,组成三角反直同盟,进兵北京讨伐直系,于是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9.15-1924.11.3)

奉系张作霖自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养精蓄锐,暗中积攒了大把家底,此战出动海陆空三军,几乎以秋风扫落叶般横扫直系。直系惨败收场,主力几被歼灭殆尽,残余势力退守长江地区。

北京政权落入奉系张作霖和冯玉祥手中(冯玉祥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属于直系派系,后被直系首领吴佩孚排挤,第二次直奉战争调转枪头对抗直系,故被称为“倒戈将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的同时,控制着浙江地区皖系军阀残余的卢永祥与控制江苏地区直系军阀的齐燮元(燮,读xiè)爆发“江浙战争”(1924.9.3-1924.10.13)

卢永祥先是于1923年12月通电全国,不承认通过贿选上台的曹锟,反对北京政府;齐燮元当时全力支持曹锟上台,筹措了大量竞选经费,于是两人存在深刻矛盾。

最终双方擦枪走火,对战多日,皖系卢永祥在直系的孙庭芳、齐燮元南北夹击之下战败(齐燮元控制江苏、孙庭芳控制福建,卢永祥夹在两省之间的浙江),逃亡日本,卢永祥的浙江地盘被直系军阀孙庭芳收入囊中。


1925年9月,控制北京政府政权的奉系,派出奉系军阀杨宇霆督办江苏军务,奉系大军南下扩张势力,侵犯了直系军阀孙庭芳地盘范围,直奉双方爆发冲突。

孙庭芳在英美支持下,发兵攻打奉系,爆发了第三次直奉战争,也称“浙奉战争”(1925.10.15-1925.11.8)

该战奉系败退,直系的孙庭芳占领控制了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5个省份,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


4.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5月5日-5月10日,广东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团一大”。大会制定和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最终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

青年团的建立,对于党的蓬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青少年的思想单一纯洁,在接受到正确的思想启蒙后,将成为党的坚定后备中坚力量。青少年份子越早迈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来,那未来在革命的道路上,将成为一股股源源不尽的新生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7月23日,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届时中国共产党约300名党员,国民党约15万党员)。

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同一时间,1922年7月15日,日本成立了日本共产党。日本共产党成立后,因主张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废除天皇,反对军国主义等政治思想,多次屡建屡废,直至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方获得合法地位。

目前是日本的第四大政党,是日本左翼政党代表,全国约40万党员。日共与中共,自成立以来,亲近时称兄道弟,反目时仇深似海,时亲时远,时好时恶。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日共是中共的“四大敌人”之一(“四大敌人”是毛泽东提出的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宫本显治修正主义集团和佐藤荣作反动内阁,宫本显治是当时日本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主持政党40年,先后与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决裂,故被列为四大敌人之一)。1998年后,中共、日共两党已实现关系正常化。


6.八二风灾

1922年8月2日,广东汕头12级超强台风登陆,台风震山撼岳、拔木发屋,造成当地损失极为惨烈,滔天巨浪甚至将轮船卷到半山腰间,沿海150公里堤防全被摧毁。

据统计,死亡人数逾10万人(一说为8万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该台风灾害是20世纪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台风。


7.壬戌特大水灾

1922年4月-9月,长江中下游因长期暴雨,引发山洪,造成百年不遇水灾汛情,水患灾情延续半年时间,安徽南部水位较正常水位高出6米。受灾县市达55处,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受灾民众达1200万人,史称“壬戌特大水灾”。

受灾的乡村,有的全村房屋漂没水中,片瓦不存;近海地区,因风雨交作,田庐牲畜,十去六七;大水爆发时,恰为立秋收获季节,田地里的熟谷尽付东流,颗粒无收;沿江一路,哀鸿遍野,积尸蔽途,惨不忍睹。

水灾不仅造成饥民蜂起、疫病蔓延。当时处于军阀争战,受灾民众流离失所、无处容身。野外盗贼横行,土匪猖獗,受灾百姓饥寒交迫、惨绝人寰。


二、国际

1.苏联诞生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亚洲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在苏俄红军影响下,组成了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结成联盟,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苏联人民委员会为执行机关。

苏联在20世纪历史舞台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国际地位。领土面积达224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领土疆域最广大的国家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达330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排第二);苏联东西跨度达1万公里,南北跨度5千公里,横跨亚欧大陆,雄踞北半球,军工业、重工业、航天航空等科技实力极为强大。

但因成员国都是加盟而来,疆域版图过于庞大,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民族众多、利益无法调和均衡,经济体制逐步僵化,加上西方势力不断渗透腐化,历届领导人不胜其任,相继的经济改革措施一再失败等一系列问题,最终1991年12月26日,苏联宣布解体。


2.奥斯曼帝国灭亡

1922年11月17日,奥斯曼帝国(1299-1923,也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后一任苏丹(阿拉伯语音译词,即统治者、君主的意思,伊斯兰国家里是指皇帝,所以有苏丹称呼的国家,一般都是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六世(1861-1926)登上英国军舰,逃亡国外,宣告624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灭亡后,该核心地区于1923年独立成为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民族起源于唐朝时被唐朝大将李靖、李勣击败退往西方的突厥民族,帝国历史轨迹上与大清帝国无独有偶,被称为“西亚病夫”。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领土覆盖北非、南欧、西亚大部分地区,将地中海、黑海、红海囊括在国土内,版图达550万平方公里,帝国前三百年强盛无比,后三百年衰落式微。

18世纪后期,欧洲爆发工业革命,奥斯曼帝国错过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国力一落千丈,逐步被西方列强入侵、欺凌和殖民,庞大帝国灭亡后,支离破碎成40多个国家。

其导致帝国崩塌最致命的原因,莫过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时,奥斯曼帝国站错队伍,选择加入同盟国,战败后被协约国拆卸瓜分,王朝覆灭、国破家亡。

所幸当时的中国,谨慎小心选择了协约国队伍,难兄难弟,一存一亡。历史的脚步,如履薄冰,不容有半分踏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甚至万劫不复。


3.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陵墓

1922年11月26日,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1873-1939)耗费19年苦苦寻找下,发现了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入口。

1923年2月16日,考古队打开了被密封的陵墓门道入口,发掘出了图坦卡蒙法老石棺。

图坦卡蒙是3300多年前存在埃及的年轻法老,19岁暴毙。因其陵墓历经三千三百多年未被发现和盗掘,奢华陵墓中的金银珠宝一朝面世,令世人叹为观止,故而广为人知。

在霍华德·卡特历经3年挖掘下,图坦卡蒙陵墓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重约134公斤的黄金棺木和纯金法老面具尤为出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公元1923年。 中华民国十二年。 农历上,1923年2月15日及之前为壬戌年(狗年),2月16日及之后为癸亥年(...
    江鳥阅读 1,180评论 0 4
  • 公元1920年。 中华民国九年。 农历上,1920年2月19日及之前为己未年(羊年),2月20日及之后为庚申年(猴...
    江鳥阅读 203评论 0 0
  •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六十四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一章 绍宗丹心救国遭害远遁祖地 滿旗女儿奋拼数载终拥田舍 第二百六...
    小牮阅读 58评论 0 0
  • 【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52)】 许萌萌、王晓彤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聂荣臻给父母的信: 这封家书,是...
    金台望道阅读 277评论 0 0
  • 上次说的是他的青年时期,这次接着往下说,推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在时任书记陈独秀的代领下,...
    苏魔阅读 11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