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温尼科特,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被誉为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主要集中父母与婴儿的关系理论上,提出了个体发展从依赖到独立的重要观点。温尼科特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母婴关系中的“足够好的母亲”和“抱持性环境概念”,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些深远的影响。
大家好,我是冬瓜痱痱子。
上面这段话是百度里关于温尼科特的介绍。
以下是正文。
“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他对爸爸妈妈有信心,那么他会使出浑身解数来调皮捣蛋。在一段时间之内,他会尝试他的各种力量,去破坏、摧毁、吓唬、磨损、耗费、骗取,以及侵占……
如果家庭能够经得起孩子所有的折腾和破坏,那么孩子就会安定下来专心于游戏。但是,首要的事情是,孩子一定要去测试环境,如果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稳定性产生了一些怀疑,那更要使劲去测试。
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自由,以及如果孩子能够游戏,能够画出他自己的图画,能够成为一个不背负责任的孩子,那么从一开始起,孩子就需要意识到有一个框架存在。”
这段话吸引我的是最后六个字“一个框架存在。”这个框架可以是可以给到孩子安全感的。在此之前,我觉得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是因为长大,想要证明自己,所以就开始唱反调。但这段文字给我的更多的感觉是,孩子各种的“对着干”,也是在寻求安全感。他在摸索他的框架。这个框架是孩子和家庭无形的脐带,是连接宇航员和太空飞船的绳索,孩子靠着脐带维持生命。太空行走中的宇航员,靠着这根绳索稳定住自己而不会因为失去重力在太空里无期限的四处飘荡。
现在很多的父母自己的成长都是模模糊糊的长大,很多的框架都是自己无意识形成的,更不要说给孩子设定框架。
此时的我很是庆幸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们的母亲通过历史的沉淀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文字。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有圣贤伟人指路。
“当他读“论语”时,孔子和他在一起;当他读“孟子”时,孟子跟他在一起。”这句话具象化了孩子念书时候的场景,我的脑子里好像就看到了这个场景。
用爱和包容来滋养孩子,用“框架”给孩子边界感和安全感。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也愿家长们都能幸福快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滋养自己,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