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都跟我抱怨过孩子粘人这件事,她们说:
我家娃最近太粘人,我走哪儿跟到哪儿, 我上个厕所都不能关门!我一关门,他就在外面哭得跟生离死别似的。我太累了
我非常理解,如果有一个人天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哪怕他长得很帅,我都受不了啊!
其实深刻地想一想,这是件很矛盾的事儿:因为大多数的父母,其实是又希望孩子依赖你,又希望孩子能独立的。
比如把孩子带到小公园,其他孩子都去玩滑梯、找小伙伴、玩沙子,而你的孩子紧紧地攥着你的衣角,什么活动都不敢尝试,你心里难免不耐烦、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太胆小,一点儿社交能力都没有。
但是反过来,如果孩子太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妈妈说的话他就不听,那家长又会气的七窍生烟。
比如让她吃饭,他偏要看电视,让她洗澡他偏要玩玩具,那当家长的又会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不听指挥、太不理解家长的苦衷……
你看,对于大人来说,依赖和独立,都是那么两难的事情。
我想当爸爸妈妈的,肯定会怀念孩子窝在你的怀里,大眼睛把你的心都萌化了的温馨感;但有时候又忍不住发脾气:你是长在我身上了是不是?自己玩儿去!
那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要生存下去,基本上完全依赖我们成人。可孩子一旦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他们又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了,有自己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岁半自后还会发展处自我意识,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主意,他们也会一边想依赖,一边想独立。
曾经有个妈妈跟我说过这一件事:
她的儿子很想参加一个比赛,但是又很怕输,于是赛前突然跟妈妈说,他不想比赛,不喜欢这个活动了。
我和他妈妈一起想了想,说:这可能是他对成功地渴望,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
粘人这件事情也一样,孩子一边特别黏你,一边又不听话,什么都跟你对着干,这也算是对独立的渴望,和对自身安全感的不确定。所以我们需要一边地帮助孩子确定:自己依赖的对象靠得住,很安全;一边鼓励他们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来看看,孩子粘人的时候,内心的OS都是些啥?
第一种、妈妈是不是把我忘记了?
如果孩子这样想,那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并且正确地响应孩子。
家长的响应是不是积极,是不是对路,是不是孩子想要的,这决定了孩子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
有时候家长确实响应积极,但孩子想要抱抱和安慰的时候,居然被塞了一个奶嘴;他哭了,竟然被责怪:“别哭了,动不动就哭”!
这样的回应虽然积极,但不对路啊。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提到过,假如宝宝遇到某种情况的时候,例如:“我哭了,就会有人安慰,我饿了,就会有人喂我食物”。那他就会把这些经历过的情景,像图片一样存储起来。熟悉了“哭了会被安慰”这个情景,这就是宝宝对自己和他人的最初印象,这些因果关系的场景,称为关系模式。
这很重要,这会让孩子学会信任、学会共情,学会理解别人。同时,孩子自己也更有安全感,他会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被预期,可以被自己掌握的。
反之,如果他哭了,有时候被安慰,有时候被训斥,那孩子无法预计别人会怎么回应他,他建立起来的关系模式,可能就是不信任这个世界。那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基础就不够好了。
第二种:我大哭,妈妈也许就不会离开我了
孩子要是有这样的想法,那他肯定曾经靠哭这个本领成功过!孩子的想法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你要是被她的哭声征服,留下来了,那就等于是教会他:你一哭,就能留住妈妈。
那我们怎么办?刚才不是还说,孩子哭的时候要积极回应吗?难道我不管他?当然不是,积极回应有很多方式,并不是只有留下来这一种。
你可以在离开前,即便孩子在伤心地大哭,你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下班了,就会回来的。“然后迅速离开,不要留恋。
当然我知道这很难啦,通常爸爸妈妈都不忍心。因为我们成年人也在依赖和独立之间纠结嘛。有时候不是孩子舍不得我们,而是我们舍不得孩子。有一天要是孩子淡定地跟你说拜拜,你可能心里多少也会有点失落吧?
所以家长只要明白,平静冷淡的处理你和孩子之间的分离,反而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分开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越是把分离的过程弄得难舍难分,那对孩子来说更加难以接受:“连妈妈都这样难过,分离肯定是件大坏事!”
第三种: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等于世界末日,我得一个人待在这里了!
孩子为什么那么怕分离?其实我们要是换位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
我们大人什么时候陪孩子,陪她多久,都是我们大人自己决定的,什么时候该分开了,也是我们决定的,孩子对这件事完全没有决定权啊!于是他就会拼命粘着爸爸妈妈不放。
等我们当家长的受不了,就想把他推开,可是孩子还没得到满足,所以,每次爸爸妈妈决定要和孩子分开的时候,孩子都特别紧张,甚至,下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还没到分离时就已经开始紧张了。太怕跟爸爸妈妈分离,以至于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都不能好好享受。
不如,让孩子来决定什么时候分开?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他的书里写过这样的故事:
我陪女儿睡觉的时候,女儿要求我一起躺下,等她睡着再走。可是我一离开,女儿就会醒,反反复复,特别崩溃。最后我终于明白了:这是因为女儿知道自己一睡着,我就会离开,所以根本就放不下心来。不管我等她睡下多久再走,女儿还是会醒来找爸爸。
于是,劳伦斯开始在她睡着前早一点离开,说自己要去换睡衣,然后会回来看女儿。还和女儿说:
“如果我回来时你还醒着,我就会跟你一起躺下;如果你睡着了,我就会亲亲你说晚安,并帮你盖好被子。”
自从这样安排以来,多数情况下,我离开她房间的时候女儿就已经睡着了。只有几次,我回来时女儿还没完全睡着,这时只需要亲她一下,她翻个身就睡着了。女儿之所以可以放下心来,是因为之前总是担心着分离,但现在她知道“爸爸会回来”,她就可以放松地睡去。
粘人的孩子其实总在担心可怕的分离。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可以决定何时分离,就不会那么害怕了,所以,不如跟孩子做个游戏:
我们时刻黏住孩子,让他来体验一次被我们粘,也体验一下,自己决定何时分离的确定感。
最后,说说最近挺让我触动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和一些家长们讨论: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来找你帮忙,可你觉得他自己也能做到,你还会帮吗?”
有个家长的观点很出乎我的意料,她说:
“虽然会担心,孩子因此不独立,太依赖,但是,换个角度想,我的孩子有事情,第一个想找我帮忙,这是他对我信任,说明我们很亲密啊!”
确实,我们希望孩子越来越独立,可是这越来越独立的背后,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爱,和亲密感去支撑。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安全感。他遇到问题、遭遇困难的时候,会来爸爸妈妈的安全港里补充能量,然后继续前进。
再说了,想想孩子这么粘我们的时间,能有几年呢?
——参考资料:威廉.西尔斯《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劳伦斯.科恩《游戏力》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