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昨晚的梦境历历在目。不停地奔跑,寻人,求助,未果,又再一次找寻…长久地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对于它的好逐渐忽视、忘却,眼中渐渐只看到令人感到厌烦的地方。
而唯有面对分别和失去的时刻,才不由得重新审视一番。对于环境是如此,对于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分别”有时候是可以化解敌对和矛盾的。大部分的人还是有着人性中的善良,对于即将从你的生活舞台上彻底退出的人是怀着宽容甚至一丝内疚和歉意的。
彼此之间曾经有过的不快顿时会因为分别而暂时产生的忧伤而冲淡。
失去的总是好的,即便它也曾难入法眼,但一想到分别在即,失去成事实,倘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皆可原谅。
然而倘若日子仍旧顺畅地度过,没有这样的小插曲,相比依然时时会有硝烟。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有突兀的障碍或者节点,会是人、物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遭遇碰撞乃是命定,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猝不及防,总之都是一个滑向他们的过程。
至于反馈的结果,除去人为控制或是改变的部分,其余皆看造化。
有的时候相信命数未必都是坏事,只要不过分沉溺、依赖、迷信其中,倒是能够使人养成宠辱不惊的心态。
在世犹如寄,连这肉身都是暂存,何况身外物。未得到的原本就不属于你,又何必斤斤计较、捶胸顿足。
耗时几乎整整一天,写一篇主旋律的文章。时间是真实的反馈,在文字上可见。一个小时写成的文章与一天写成的文章必然有着明显的不同。
办公用的电脑,有一个用于存放单位网站用稿。最近两年每一篇草稿都写于同一个word文档上,60页,39000字。
负责这一项工作纯属本职工作以外的活计,相当于一个兼职通讯员的身份,没有额外的补贴和报酬,时间已有5年。
对于有心理偏好的事情,不能用坚持来形容。只能是必然、自主发生的事情。
我想这同自己的性格有关,码字远比同人说话更能凝聚起我的精神,且同样工作量的前提下,前者过后不觉疲累,后者甚至复原都难。
母亲常说,我的性格变化很大,小的时候明明是腼腆内向的孩子,怎么还能从事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的工作。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没有变,甚至有时话更少。
可以一整天自己待在屋里不出门,看看书,看看电影和电视剧,做家务,吃东西,丝毫不觉得无聊。
当一个人能够在大面积的时间里不惧怕独处,身心体验到时光从身边、手边和窗外渐渐消逝,内心里必然会存在着一股赖以生存的力量,哪怕外表软弱,心中自有一束明火,驱除孤独和黑暗。
看完80集的《楚汉传奇》,顿觉古往今来的某些道理其实亘古不变。
比如人都是要死的,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高处不胜寒,将自己送往权利顶峰之时也同时意味着将自己完全置于了刀光剑影之下。
纵然功高盖世、千秋伟业,也不过是宏大历史篇章中的一页注脚。
分裂、凝聚、再分裂、重新凝聚…王朝更迭,世事变幻,恐怕只有距今千年重见天日时依旧寒光冷冽的青铜器可以堪称无坚不摧,世间万物都脆弱。
一将功成万骨枯。争权夺利、祸起萧墙、骨肉相残,最后获取皇帝宝座的那个人,恐怕未必能真从此如释重负。帝王将相都垂涎这天下,岂止这天下从来也未永恒隶属于谁。
硝烟滚滚、兵荒马乱始循环往复、未曾消停。
读史使人明智。无法亲身经历和体验,除了旅行读书是唯一简便的方法。看过、体会过浩瀚才会愈发变得锱铢必较、心胸狭小。
聚散离合总有时。更何况很多事从一开始就已预料到最后的结局,唱到最后就是曲终人散,中间的折腾只不过就是为了拖延散场的时间而已。
能使你获取短暂安宁市的凭借才是最真实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