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96的话题,持续发酵后,稍微有了些缓和。
本想找个时间好好写一写这个话题,没想到自己身体先挂了——急性发热,让我不得不暂停下手中的工作,到医院去看病。验了血、做了各项检查,数据表明炎症水平蛮严重的,但连医生都查不出感染源在哪里,因为我既不感冒也不咳嗽。我问医生会不会是因为胃不舒服引起的,他说有可能,因为有反胃的症状。这下,我几乎可以确定了,这次的发热和我过往有几次发热的原因是一样的——饿过头。
千万不要觉得匪夷所思,我过往的经历中,真的至少有3次是因为饿过头后来发烧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保持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除了一日三餐外,我会在上午10点半、下午3点半给自己加餐,吃一些坚果、水果或者酸奶。这个良好习惯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我来到现在的这家互联网公司。
记得一开始来到这里,我还是保持到点吃坚果的好习惯。慢慢地,因为每天都在各种不同的会议中穿梭,根本没办法固定在十点半和三点半给自己加餐,后来这个良好习惯也就没有延续下去。或者与其说没有延续下去,不如说是我自己被工作冲昏了头,忘记了自己是“不能饿过头”体质。
再回到发热前的那个下午,我接连面试了2个候选人,面试完马上有个小会,接下来就是一个电话会议。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的状态其实还是可以的。但到入睡前发现自己身体冰冷,睡到半夜开始浑身出汗难受,四肢酸痛无力,当时睡梦里脑海中浮现的还是各种面试评估表……接着,感到肚子饿,十分想吃东西。于是,我只能把正在熟睡中的妈妈给叫醒,当下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是怎么了,只是迷迷糊糊地和妈妈说:“妈妈,我人不舒服,肚子好饿,想喝粥……”妈妈二话不说,马上起身去煮粥,终于煮完粥,我吃了半碗不到,吃不下去了,然后继续睡。睡醒后依然头痛无力,第二天只能去了医院……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个和996、和加班有什么关系吗?
如果说,大家都觉得在互联网公司,加班是常态。那我想说的是,我就是互联网公司中的异类。我不是不加班,但我基本会控制自己在晚上7点前离开公司,除非有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但同时,我会要求自己在上班时间段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从上班开始的第一秒,到离开公司的最后一秒,我几乎没有空余时间,连回个私人微信,我都觉得是一种奢侈品。大概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做到7点前回家。可能也是因为工作密度太高,最终导致对身体发出的信号没那么敏感了——明明已经能量耗尽,却忘记及时补充。
归根结底,就是太忙了。实际上,我的工作量至少是150%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有几种可能采取的措施:1. 选择和领导沟通,提出人力上的资源支持;2. 选择加班 3. 提高效率,每天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增加上班时间内的工作密度。当然,还有一条隐性选择,就是离职。
第二个选择——加班,是马上被我否决掉的一条。并不是我不愿去付出,也并不是自己不能吃苦耐劳。只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一个人的效能,不是从时间维度而是从价值维度的去衡量的。作为管理者,不应当只看某个员工工作了多少时间,而是要看他在单位时间产生了多少价值,同时,他最终又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
扪心自问,有多少加班,其实是8个小时之内可以完成的工作?有多少加班,其实是没有分清工作的优先次序,没有更好地去做目标和精力管理?可能因为自己是销售背景的HRBP,而且过往又都是在管理咨询行业,对于我来说,效率、目标、结果、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一个销售,他的领导才不会在意说他加了多少小时的班。如果是一家销售导向的公司,不好意思,领导只看你的业绩。我以前公司很多的小伙伴,上午10点笃悠悠地来到公司,下午就不见人影去拜访客户。领导会指责他吗?不会的,因为人家是Top Sales。
因为,销售的业绩容易被看到,容易被衡量,所以加不加班,老板根本不在意。
所以,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了吗?——加班,是因为雇主和雇员因劳动成果的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一种变态策略。雇主:我不知道你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加班?不错,至少时间是用在工作上了。雇员:领导要给我打绩效耶!绩效又是和我前途以及钱途挂钩的!我怎么才能让他知道我做了很多事情呢?加班?大家都在加班,我是不是也应该加班?看上去是唯一的途径了。
于是,所谓的加班,慢慢地都成了“浪漫”的蹉跎。明明是8小时内可以完成的工作,非得拖到下班后。加班,其实无可厚非,工作中都会存在紧急状态。然而,当加班成了一种常态,其实就是一种因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了。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人为”加班,为了加班而加班。
我果断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应对策略”,因为不好意思,我的时间太宝贵了,我有太多重要而且可以产生价值的事情去做,我有太多可以去学习和成长的事情,我无法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做这些“面子工程”。于是,我转向了1和3。我和领导提出加人,同时我盘点了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内容,尽量做一些取舍,每天专注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明白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好人“的角色是非常要命的。团队协作的确十分重要,而团队协作的基础是要分清职责的边界。没有职责划分的团队协作,都是耍流氓。高效能人士最需要的心理资源之一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若没有被讨厌的勇气,几乎无法成为高效能人士。
我想,这一次生病,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警醒。其实生病,是身体写给自己的情书,它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和审视自己的生活。生活、工作不是二元对立的,是相互融合的,为了更好地工作,我们也应该好好地生活。现在,我又想加上一条,生活、工作、身体,不是对立的,善待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生活,工作也不会辜负你。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老板说一句话:善待自己的员工,员工定不会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