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时,你的服装再奇怪,穿出你的个性来,我们都觉得可以接受。当然,本地人无法接受那种十分暴露衣服。我们更多追求个性,舒适,天然。
回到大城市后,如果把在大理穿的服装穿出来,会觉得十分不同,有说仙气,也有觉得奇怪。我们在服装上表现的不同是可以肉眼看到,但是思想的不同却需要交流,到底是独特还是另类,奇葩,平庸,又或者是普通而正常。
上上周与时隔四五年未见的老友相聚,她算是我的导师,我们从电话联系到会面,思想的交流都不曾断过,可以有思想上的交流与分享。但是,我回到城市重新上班,新同事有刚刚毕业的也有工作几年,甚至有年龄比我大的,可与他们的接触与交流,几乎产生不了彼此思想上的分享,更多是你听我说,或者你说平时的生活与工作,我听着只是听着。
到底是我脱离这个社会了,还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呢?除了专业上的学习,我需要不断找回以前记忆和学习新知识(目前不多),其他基本上我更是独处会更自在。这个圈子不是融不进来,而是融进去实在把自己拉回刚刚毕业那个阶段的我。
拿中午吃饭休息事件,新机构里同事有自己叫外卖等吃了立马睡觉,实际并不是立马睡而是躺着看手机很久,再说中午时间如何少。
另一种是下楼自己买了打包回去吃,然后重复上一个模式。当然也有先睡觉后再起来吃饭,上课。
老机构呢,大部分都机构吃了完饭躺着玩手机看电视等,虽然比新机构晚半个小时上班,依旧喊时间少,每天觉得工作辛苦。
无论是在新机构还是老机构,我都先得另类了。
我陪读的学生,在普校里显得十分另类,大部分都不理解也不接纳(更多是老师),连我们以为的喜欢他的体育老师,在有一次上课时看到这个学生却叫他傻蛋。我能理解对方如此的认知,至少对方没有歧视而且都尽可能公平对待。
在我们机构时候,这样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如此,有些情况好一些有些很糟糕,在这里没有人会如此的认知,因为大家都明白与理解,还有义工经常接触也慢慢理解他们。
我无法左右他人,只明白自己不会歧视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每个人的存在总是有其理由在这个社会。
或许,我们只是没把自己放在一个属于自己属性的环境吧。
重新回归职场,看来想当然的想的太好,忽略了现实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位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