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称号之中,庙号出现最早。年号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徽号起源于唐朝,陵号起源于战国,谥号起源于西周,而庙号则是在商代就已经有了。
商代那时候还不叫皇帝,最高统治者叫天子、王,这些王会经常去太庙祭祀自己的先祖,对于有特别大功绩的祖先,就会给他上个庙号,称之为某某祖,某某宗。
比如商朝开国的汤王叫商太祖,让商朝达到鼎盛的武定王称之为商高宗。在早期,庙号可不是随便给的,一定要有非凡功绩才行。
比如说在西汉,那么多皇帝,庙号被承认的只有四个:刘邦有开国之功,庙号高祖;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庙号太宗;汉武帝征讨四方,开创制度,庙号世宗;汉宣帝时期,汉朝达到鼎盛,庙号中宗。
但是后来,庙号也变得不值钱了,只要是个皇帝都有,所以后世才习惯用庙号称呼皇帝。
一般而言,只有开国、开创功绩的才能称之为祖。比如汉代除了刘邦是汉高祖之外,东汉刘秀庙号世祖。朱元璋建国,称之为太祖,永乐皇帝开创远迈汉唐的盛世,谥号为成祖,而且还是后世的追谥号,刚刚死的那会上的谥号是“太宗”。
但是到了清代,祖这个字也不值钱了,努尔哈赤是“太祖”,顺治是“世祖”,康熙是“圣祖”,一个朝代三个祖,绝无仅有。
然而这些都是相对官方一点的称号。一般情况下写文章提到皇帝,一般就称之为“皇帝”“上”,如果是当今皇帝,那拍个马屁,称之为“圣人”“圣上”。
见到了皇帝,或者皇帝作为第二人称出现,在官方场合,尤其是给皇帝作报告的时候,要称之为陛下。但是在私下的口语,还有很多卖萌的称呼。
这个称呼每个朝代不同,比如说西汉的大臣、宦官管皇帝叫“县官”,东汉叫“国家”,晋以后叫“官家”,类似的还有“宅家”、“大家”;
唐朝开始,万岁成为皇帝的专用祝福语,所以“万岁爷”这个称呼慢慢取代了“官家”之类的称呼。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别人对皇帝的称谓,那么皇帝如何自称呢?在电视剧中,皇帝动不动自称为“朕”,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在秦始皇称皇帝之前,“朕”不是一个专有称呼,人人都可以用。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先秦汉语的语法了。那会儿,汉语的语法比较原始,有点类似英语。
比如说第二人称,单数形式为汝,复数形式为尔。到了后世虽然没了这个区别,但是也只有“尔等”,没有“汝等”。
第一人称,单数形式为余,复数形式为我,吾不分单复数,而朕则是第一人称所有格,表示“我的”。
周代已经出现了大一统思想的雏形,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了秦朝,秦始皇更是非常讲究这个。既然天下都是“我的”,那我自然应该自称为朕。
这个称呼也被后世因袭,流传下来。但是,后世很多皇帝很多时候并不喜欢自称为朕,比如说刘邦平常就自称为“吾”,还有的皇帝会自称为“我”,明朝皇帝更是喜欢自称为“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