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同源”影响中国美学典范

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澈并称三叔,诗文书画俱成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

在美学理论上舒适海纳百川,且自成一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典范。儒家的弟子,庄子的哲学,陶渊明的诗理,佛家的解脱。是最早研究探讨艺术的本质。苏轼在其《书焉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首次明确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见解,诗文同宗,诗画互见,书画同源。

1:中国画中“画中有诗”“意在笔先”也是苏轼画论的一贯主张。

诗书、文画是因情而发。诗画要源于和表现现实生活,对事物做出形象的描绘,达到形势的要求,传达出事物的内在神韵,在艺术上做到既真实自然又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2:“以形传神” “形理两全”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3:”重理”是宋诗也是苏轼诗歌批评,审美理论的核心,艺术不仅要出人意料的真情新意,也要蕴含客观事物的“妙理”。文学作品不能只停留在避免“常形之失”,而且要常含物之”常理”。

4:“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的艺术标准和要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