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苹果树下的小艾达》

献给群山和森林,

清风、河流和星辰;

也献给维克托。

永永远远。

                      ——凯瑟琳·汉尼根


关于《苹果树下的小艾达》,搜到的资料大概是:美国艺术硕士凯瑟琳·汉尼根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经出版获得颇多奖项。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痛,爱与关怀的故事。

我有时拿出做早餐的时间终于把书读完了一遍,又对照着共读单的要求重温了一遍。小语界男神薛法根也说过“书不读三遍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样的!不过也许这个要求更多的指向具有研究性的专业阅读吧,大量的理论书籍的阅读,没有三遍以上,无法很好地渗进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一些古典名著的语言需要一读再读再读。当然对于我,要读上更多遍才有用吧,有待实践!不管怎样,这囫囵还是比没有和学生看过同一本书要稍稍好一点,毕竟表示我也在做,就先这样想吧。


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有点儿想走神。可能是做一个成年人太久,已经拥有了“一成不变的尾巴”:光是写艾达B在厨房里和爸妈一起洗碗迫切想要出门玩耍就写了一章(其实一章不长),更夸张的是出门也没个人类朋友一起,而是和果树说话,这又写了一章。艾达B的生活也太“自由而单调”了吧?这孩子的生活环境就像任何我没有去到过的地方一样远。

只是我忽然记起了十几岁时我曾经用过QQ的“漂流瓶”,写一封短短的信,装进去,投进大海;记起了初中的我的到现在还没有让爸爸妈妈知晓的小秘密。对艾达B和她爸爸的对话,我一边读一边妒忌起来;对艾达B和妈妈在餐桌上进行的那些抓不住重点的“学习活动”,始终我看到另一个孩子熟悉的影子。

越来越多关于情绪和心理的描写,一大段一大段:不适应学校生活,看到老师高高地站在面前,抿着嘴巴,双手叉腰时的惊惶;经历害怕与怀疑,认为自己受到伤害后的心碎和绝望;为了掩饰自己而作出的逃离……种种心理都似曾相识啊?我们的孩子也在经历着各种心理变化吧?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突破成长的痛?有没有幸运地遇见那个罗尼那个温暖包容的华盛顿老师?好朋友之间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无条件帮助对方吗?如果你是那个妈妈,事情会是什么样子?

第92页:我是艾达·B,是超级英雄,是被践踏者的朋友,是癌细胞、卑鄙而疯狂的毁坏者以及传统教育的对抗者。

第53页:妈妈眼里的光芒渐渐消失了,无论我多么长久地凝视她,都再也找不到那光芒了。他们谁也没有留意,我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躲在角落里大声哭泣——为了妈妈,为了爸爸和我,也为了所有的爱,因为爱没有治愈妈妈。

第176页:妈妈眼中闪烁的光芒仿佛在房间里穿梭,先是分别将我们环绕,继而把我们团团包裹在一起。

还有一些像《苹果树下的小艾达》这样的“成长小说”可以在“奇想文库”找到,奇想文库是奇想国专门为6-12岁中国儿童打造的经典儿童文学书系。


重要书最重要的是

他们最重要的内容

都没有写在书里面

也没有画在画里面

都在你阅读与讨论的过程里

我是说那好都是你自己想的

                        ——杨茂秀

当我不由自主跟随着书走,我知道那一定是我得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你呢?其实我很想得到一个答案:维克托是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