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预告片刚放出来时,就有很多争议的声音。有人质疑这种电影拍出来和强迫妇女守寡有什么区别?有人认为这种电影就是给女性洗脑为了家庭亲情奉献牺牲自我。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部“伏弟魔”,多少父母在二胎放开之后大龄产子,大了把责任丢给姐姐。
自己没去看过,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是要传达什么。不过,上映后大众的反馈还是不错的。让很多人牵挂的姐姐最终没有为弟弟放弃了梦想。
我的大姐姐今年四十多岁了,当初因为家境贫寒,爸妈在为是送我哥读书还是我姐读书的问题上为难的时候,最后还是让哥哥去读书。姐姐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带了仅有的300块钱就出了远门。爸妈良心上过意不去,在姐姐打工后不久,爸爸就叫她要不回来继续读书吧?但姐姐太过懂事,她觉得爸妈的压力太大了,还是留在外头坚持打工。
在她打工的那些年,也时常给哥哥寄生活费,尽管每个月爸爸已经给哥哥了,但哥哥总是不够花,就偷偷找我姐。
父母期盼着儿子读书,能有出息。但在整个大学期间,我哥几乎没去上课,要么待在宿舍玩游戏要么出去外面鬼混。说起这个,至今都觉得让哥哥去读书,培养他都是一种浪费。如果当初让姐姐去读,也许是另一番人生。但人生没有如果。
姐姐偶尔也抱怨过爸妈,觉得他们重男轻女。但在那个年代,所处的环境也好,父母的思想也好,其实改变不了什么。
到了我,因为最小就比较幸福了。姐姐因为打工早,在外面见识多,回来跟爸妈说一些工作得事情的时候,总特别吸引我。特么是如何应对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以及被人刁难的时候如何去化解。但总感觉姐姐对我很不屑,甚至有些讨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小时候过年,她给家里的每个小孩都买了新衣服,包括我的堂姐、堂妹。可唯独我没有,看见她们每一个都穿上新衣服还幸福的拍照,我受不了跑去偷偷哭泣。
姐姐在工作上雷厉风行,也领过一段上万的薪资。她也一直觉得自己很优秀,相反我们这些大学生一无所成,在她眼里似乎还不如她。只要有什么事情不合她意,她总是说:大学白读了,有什么用?我非常反感这句话。但后来想想,她也不够是想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或者她不想因为自己学历低而自卑。
说实话,我们都理解她。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她也对我们存在偏见。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在读书这件事上她还是吃亏的。妈妈有次非常生气,其实她去打工那会,我看她那么小,她出门那会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也偷偷地哭泣,一直叫你爸爸我们再苦点,再努力点,让她回来继续读书,我们也确实这么做了,但她选择放弃了。不管她是懂事也好,还是因为什么,这都是自己的选择。不过,你们都负有让你姐姐幸福的义务,有钱了别忘了你姐。
姐姐,其实一直很争强好胜,但一直忽略了自己身上的某些问题。一些压力,也让她看起来很憔悴。心地一直都很善良,就是说话很“刀子嘴”。最近看她,因为一些问题,情绪变得愈发暴躁,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劝慰她。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兄弟姐妹情到底是什么?兄弟姐妹是否会因为其中一个而去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断地付出,哪怕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假设你的姐姐劝了几十万,而你仅有几万块的存款,你是否会把这几万块全部给她?或者把自己的车卖掉?
一个同学的姐姐,因为借贷不知道欠了多少钱,每天有无数的催债电话。姐姐要求同学的父母,把她曾经出来打工给父母的钱,全部拿出来给她,还有如果弟弟不帮忙,就把弟弟的名声毁了,让他娶不到老婆。同学对我说,在知道她欠债的时候,就拿了几万给他了,现在还要他怎样?难不成把车卖掉吗?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第一感觉是这个姐姐疯了,因为借贷性格大变。如果她欠了四五十万万,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我们拿十万给她也无济于事,砸锅卖铁也拿不出四五十万。十几万,我们还可以争取。姐姐觉得,家人对她一点亲情情义也没有,要求户口单独迁出,甚至把所有至亲都骂了一遍,自此断了联系。暂时不说借贷的恶,单从亲情出发,兄弟姐妹情出发,要怎么去做呢?要怎样做才是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呢?可她最需要的帮助就是钱,但现实是你根本拿不出,或者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到底我们应不应该为自己的亲人去放弃自己本身拥有的?或者为了兄弟姐妹去牺牲自己的梦想?还是说,我们尽管留着同样的血但我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