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学习心灵经济学,精神实践与心灵深度这些章节,感觉相对来说比较好读一点,没那么吃力。也许是我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不过这些内容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总结,就是比较接地气。文中提到了在工作中,生活中修行,锻炼品行,聆听心灵。这个在昨天的分享中已经探讨过。今天主要想分享下对于金钱的看法,和生活中仪式感的重要性。
首先谈谈,如何正确看待金钱?我们如果具有科学的思维和态度就应该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同样它也不也是万恶之源。而只有当对金钱的渴望远超愿意付出的努力和自身实力时,才会衍生罪恶和不幸。
面对金钱,不要觉得这是世俗的,嗤之以鼻。当今社会中,经济支柱作用越发显著,金钱是支撑社会功能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千万不能沉迷于赚钱,做任何事情都要拿经济利益来衡量,然后才觉得做或者不做。太看重金钱,无利不起早,做事情马上就要求有回报,这样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人,格局太小。如果把目光聚焦在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注定注定不能成大事。
当然,也不能说人人都安贫乐道,毕竟现在社会想隐居都无处可去,我们归根结底和这个社会摆脱不了干系。而金钱在维系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金钱。不能一味地沉迷于清贫还自以为很高尚,这也有失偏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坦坦荡荡地去赚钱,用来帮助自己,家人和更多的人生活更富足,值得鼓励。网络上的键盘侠们,快别躲在暗处吃酸葡萄了,勇敢地走到阳光下开始追求金钱的康庄大道吧。不能自我安慰我反正不需要那么多钱,就压制自己享受生活的欲望,进而以此作为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这是绝对的阿Q精神。有钱,你可以选择过的朴素,这是境界。而没钱,为生活所迫过得很窘迫又不思改变,就是落后。
其实,在对代金钱上,我的态度也不是特别正确。从小,家里不是特别宽裕,所以一直被教育要省吃俭用长大自己独立赚钱了,这个观念还是根深蒂固。每次买东西的时候,往往价格占了重要的考量比例,因此常常买回来一堆廉价劣质的东西,又不用,又舍不得扔,看着糟心还占地方。
婆婆在这方面做得比我好多了。首先,她说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只要是正当的需求和开销,就不要扣扣搜搜的。你有能力花多少钱,肯定有能力再去赚回来。其次,她非常看重生活质量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对于下班后死宅,不逛街,不看电影的习惯不像一般老人那样觉得是本分。她觉得年轻人就要做年轻人的事情,不去看看电影,逛逛街,买买衣服多无聊。第三,婆婆认为常用的东西一定要趁手,哪怕贵一点也要买好一点的。比如,家里的炊具,拖把,碗筷等等日用品。她买的价格我看着都心疼。但她很有道理,每天都用,买好一点的使用效率高不说,还耐用,而且你还会愿意用。
而仪式感方面,婆婆也是我的楷模,她记得住每一个大小节日,然后分门别类准备各种相应吃食。至少在吃上面,她觉得绝对不能马虎,每一顿饭就是一个小小的仪式,生活中的小确幸就是这么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同时,她也记得住家里各个人的生日,往往到那一天我都完全不记得了。她还会非常用心地按照老家的风俗准备长寿面,寿桃,同时买蛋糕等等。家里大大小小加起来,每年要闹腾十几次,她也完全不辞辛苦。亲戚家的人都喜欢过年聚过来,一方面是因为婆婆做饭用用心,好吃。另一方面就是在这里还保留了一些年的仪式感和味道,这些是每个人都怀念的happy old days。
哪怕没有固定的空间和时间去执行特定的仪式,一个小小的抽屉也能收藏满满的美好回忆。和家人在一起安静吃一顿晚餐,走在上班路上与自己独处的几十分钟,都可以看作生活中的仪式,主要是要善于聆听心灵的声音,发现生活中的美。
翻译一下婆婆经常对我的教诲哈,生活就是要精致一点,不然人就没了精神气,看起来邋里邋遢,黯淡无光。长此以往,心灵也变得粗鄙和麻木,无法敏锐感知幸福。婆婆,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