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
今天听了星火讲师团的牛志峰老师分享《绩效改进》的转化课。
很多企业在遇到问题时,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甚至是自己臆想的问题-原因逻辑。而绩效改进,强调一切都从最终能够达成组织绩效为目的,来进行一切企业诊断、培训和实施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绩效改进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工具来完成企业从目标、现状、差距、原因、方法的整个绩效改进的过程。
整个课程听下来,让我想起来之前听过的一句话:“得套路者得天下”,这里的套路,不是贬义,我说的套路,就是框架、方法论。师傅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带着框架整合别人,你就一定会被别人的框架整合。
在《玩转行动学习》里也有一句这样的总结:
“方法技能是组织智慧的核心,百年基业的组织都沉淀了丰富的方法技能。GE的杰克·韦尔奇、IBM的郭士纳以及麦肯锡的顾问之所以能够成功,因为他们掌握很多的方法技能。方法技能就是能够迁移到多种应用场景的、解决某类问题的流程框架和工具的集合。有了方法技能的支撑,克劳顿维尔的老师才自豪地说:尽管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挑战,但无论遇到什么挑战,我们都有应对的方法。”
所以在《绩效改进》课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工具、方法、框架。
如最一开始的绩效定义,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最后的结果,而是有公式:绩效=有价值的成效/行为代价,其实就是结果+效率。拆分成两个维度后,再基于这两个维度谈改进;
再如:吉尔伯特的行为工程模型,把绩效关键因素分成个体和环境,每个又分别分成三个维度:个体因素:知识能力、态度动机、天赋潜能;环境因素也分成三个维度:数据、信息、反馈(看到/觉察的维度);资源、流程、工具(处置/处理维度);后果、激励、奖励(成果维度)。这个BEM模型,是整个绩效改进的基础。
包括后面的合力矩阵、绩效改进的流程(目标-现状-差距-原因-方法),其实都是前人在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能指导实践的框架和方法技能,也就是“套路”!
所以,我给今天的绩效改进总结了几个公式:
绩效改进=以组织绩效为目标+通过价值链分析现状差距+通过BEM寻找原因并梳理干预方法,最终确保绩效达成;
而在绩效改进的主张里,它主张先技控(调整环境因素),再人控(调整个体因素)。因为它认为环境因素在整个组织绩效达成占到75%的权重,个体因素占25%。
而技控说白了:技控=方法=框架=套路=简单
当然,课程里面也有几个堪称经典的案例:
1人大附中的考试成绩提升,通过密密麻麻的针对各个考题每次考试的数据差值分析,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提升单个知识点的学习掌握;
2内战时,国民党干将廖耀湘被林彪捕获的最大原因是林彪时时刻刻会拿个小本子,每天记录打仗数据,比如缴获短枪/长枪比例、小车/大车比例、军官与士兵比例,来判断自己离敌军最强干将的距离,从而精准抓获这个国民党王牌军的军长。
3越南救助儿童营养不良率,同样也是技控的经典案例。通过几把尺子筛出当地达到正常标准的孩子,然后做有效经验萃取,再从总结的几条因素中寻找到最经济最好操作的,最终普及番薯叶成为菜品解决了80%的越南孩子营养不良的问题。
以上的经典案例都充分说明,如果你不带着框架整合别人,那你一定会被别人的框架整合!
所以,绩效改进这个课程有个金句:今天,你简单了吗?这句话也给我一个很大的提示:我们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培训师,都要具备一个能力,就是化繁为简的能力,也就是框架提炼能力,也就是技控的能力。这其实也是大道至简后的一个能力。
所以,今天你简单了吗?
【百天写作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