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参加30天听书稿写作训练营?
最近刚刚和一个在一起六年多的朋友分了手,想做这个决定其实很久了,但真正说出告别,删除拉黑的那一刻,一直拖到了两个月前。告别后,没有想象中的难过,反而长呼了口气,前所未有的轻松。两个渐行渐远的人,一段只靠尽力维持才能走下去的感情,拖得越久越让人疲惫。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可见,我也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病症体现在了对朋友关系的处理上。
做出参加弘丹老师“30天听书稿写作训练营”的决定,是我想对自己的拖延症做出的一次改变。用我身边的人话说就是,感觉既突然又不突然—不突然的,是我一直都很喜欢写作,突然的是我一天之内就想通了一些事并做了这个决定。
训练营30天的学习计划,对于我这种拖延症晚期的人,可以说是魔鬼计划—每天都有新的课程和学习目标,每天都要付诸行动,而且是不能敷衍了事有老师点评的那种。我希望自己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好好跟着老师学习,看看在写作这个兴趣上能否找到一条别的出路。
迷茫期的度过,不是靠说靠想的,是要靠做的。不动手,不实践,不逼自己一把,可能一辈子都在过渡期。所以,明白报名的初心后,我对自己未来的30天的学习,做出如下安排:
1.每晚上完口语课后,及时学习当天的写作课程,
2.早晨集中一个时间段,完成当天的作业并打卡,控制在12点前完成
3.下午14:00~18:00,读书学习,为后面的考试做准备
这是我个人的时间安排方法,希望自己能对自己高要求,严标准,不能拖,不能懈怠,否则,偷懒的口一旦打开,就合不上了,30天后,我和之前的自己相比将会毫无变化,甚至更让自己不耻。
最后,对于这30天,我期待了三个小小的收获:
1.按时听课,按时交作业,认真根据老师的要求修改文章,有成形的听书稿
2.可以有投稿的机会
3.好的习惯可以延续,保持读书写字的热情
都讲“先完成,再完美”。动手就是踏出第一步,希望自己不要停在这一步,有个开始,就努力给他一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