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的时候我承诺要给大家写一篇关于北京小升初攻略的文章,一直由于各种折腾未能下笔。我知道周围蛮多朋友挺期待我的经验之谈。生孩子早嘛,各种人生阶段比同龄人经历得早一些,也无经验可参考,全靠自己“小马过河”式的摸索。
趁着这段闲暇时光,整理一些过去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我把小升初两年准备的经验之谈给大家分享下。有不妥或稚嫩之处,小伙伴们就看个乐吧。
我把小升初策略总结为“三步走、齐努力”。“三步走”是“心态-规划-执行”的意思,“齐努力”是家长孩子共同努力的意思。
首先说心态,中国式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哪怕够不到也要拼命够。这些年社会进步特别快变化也特别大,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前行,或多或少都会滋生出焦虑的情绪。北京太大找关系太难或者因为政策限制关系未必好使,大部分的父母选择拼财力。房产中介、教育机构会从专业营销的角度去触及父母们的痛点,进而引导父母们掏钱买单,大到学区房,小到国际学校,怎么昂贵怎么来。
我也曾经历这样的焦虑,无数次的浏览学区房的价格,但最终觉得北京的学区房实在太贵,我这80后要孩子早的和财力雄厚的70后父母们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当然,现在学区房的功能被北京教委新出的政策弱化了,一个房子对应多个学校派位,未必就能派位到好学校,完全拼财力也未必好使。
作为父母,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千万别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遇到任何事情,考虑上中下三种策略。如果最坏的情况都能接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便上不了顶尖的学校,日子不还得继续过嘛,上了顶尖的学校也未必个个都能成龙成凤,平常心看待孩子上学这件事就好。
其次说规划,如果是普通老百姓一枚,没关系没财力,父母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一些分析,提早给孩子做做升学规划也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规划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接受何种方式的教育。想好了再干能大大提升命中率,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天性禀赋。或外向或内向,或粗心或细心。总之,作为父母需要对孩子的大致性格有相对准确的判断,以便因材施教。
北京是个多元化的环境,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就像下馆子吃饭一样丰俭由人,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大体上教育体系分为中式教育体系和西式教育体系两种。
中式教育体系可以概括为确定性的一条路走到底,也就是通过分数来进行择优录取。西式教育体系可以概括为不确定性的国外发展路径。这里不讨论到底哪种模式好,只说如何选择。
先说中式教育体系,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都是走高考模式。因为资源紧张的缘故,北京的小升初通常是不允许跨区的,在某个区上学要么看户口要么看房产证,每个区政策不一样,父母需要留心各区教委发布的政策(含上一年政策)
公立学校:分析目标公立中学以往的小升初操作,咨询熟人或本区教辅机构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因我家孩子需要跨区,无法上公立中学,所以没有下功夫研究公立学校的小升初操作。道听途说公立学校会通过社会上的一些教辅机构通过坑班、点招等方式提前锁定一部分好生源,具体是否属实并未验证过。
中式教育体系里的公立学校属于义务教育,学校内花费不多,缺点是无法提前确定获得优秀教学资源。
私立学校:由于公立学校具有优秀教学资源上的不确定性,很多经济能力还可以的父母会考虑中式教育体系里的私立学校(也叫民办中学)。如同“学而思”的理念一样,这类私立学校走的都是“培优”路线。通过选拔获得优秀生源,再对优秀生进行加工,力求整体水平较高。收费在私立学校里相对经济,但管理严格,进入门槛高,需要同时拼父母的经济实力和孩子的学习水平。这类学校里金字塔尖的学校是人大附中分校,其次是北达资源和师达,再其次的学校水平基本差不多,不再一一列举。
中式教育体系里的私立学校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没有贵族学校的费用夸张,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是可以承受的,缺点是除了师达,人大附中分校和北达资源受限于每年规模小,招生不透明,即便报名也未必通知孩子参加考试,提前找找学校或机构的内部资源要相对有把握些。招生信息推荐关注学校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北京小升初网”,这个公众号信息很丰富,报名信息也比较及时。
人大附中分校的孩子基本都是天才式的,小学三年级就通过“早培班”开始筛选天才式儿童,这种离咱普通老百姓有点远。即便是后天接受早培班的教育模式,也觉得过早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快乐的童年提早就结束了。
北达资源的教育理念偏北大那种文艺风格,开放式教育,让孩子释放天性的教育理念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可惜僧多粥少,一年才招150个孩子,完全凭学校主观判断择优,不确定性太高。
师达的教育理念偏传统+军事化管理模式,有点衡水一中的味道。初中每年招600人,只要报名就能参加考试,教学理念信奉职业化选手都是练出来的,考考考刷刷刷排排名是家常便饭,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都非常强大。两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感受到我儿子的巨大变化,仿佛一夜之间就成长了,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比之前进步太多。唯一的遗憾是娱乐时间太少,周末两天回家和打仗一样,时间超级紧张。如果是男孩,送到这所学校锻炼三年还是很不错的。前提是在每年8000的报考选手里脱颖而出。
再说西式教育体系,也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恕我研究没有那么深,公立学校我只知道十一学校完全自主教学体系,和其他的公立学校不一样。
私立学校就很多了,分为贵族和普通两种,都是走出国路线,最强调的就是外语能力。
贵族里比较有名的就是私立汇佳、王府、海淀外国语等,每年10~20万的费用,其他潜在支出也不少,孩子吃穿住用都是顶级的。从客观角度看,对孩子培养不是特别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生活遭遇变故,受挫折能力会比较差。当然如果家里财力三代以上都不愁的,那就有多高端玩多高端的,学习只是一种体验,就没啥好讲的了。
普通里就很多了(可以通过官网查到各个区学校的名录),大部分北京的名校都会在外面办个民办学校,一方面是创收,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多元化教学尝试。因为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强调外语,孩子早早就开始准备SAT、雅思之类,父母也大多早早就开始关注欧美各顶尖高中的招生要求,没有什么特别好讲的。只提一所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这个学校初中有复语班,就是学两门外语。如果小学阶段英语已经练得炉火纯青,可以考虑学个第二外语,将来留学的面更广些。费用不算太高,一般家庭可承受。初中每年招150~200人,只要报名就能参加考试,复语班要求英语基础较好。喜欢学语言的女孩子去这个学校还是不错的。
关于规划就说到这里,提前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规划合适的学校,确定目标后就可以进入到执行阶段。
由于义务教育减负的要求,大部分课内知识不会太深,作业也不多,练习少的话会对知识掌握不熟练。五年级开始基本需要巩固小学阶段重要知识点,语文加强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数学可以适当的买一些奥数方面的书进行提高,英语重点在应试技巧。虽说奥数并不需要普及化,但在提升思维训练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父母能力强,时间充裕,可以自己教。如果没有时间,可以通过网校或者线下教辅机构进行一些提升。教辅机构良莠不齐,父母们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根据目标校做一番调研再进行选择,综合考虑和目标校的对接度、师资、接送精力等等。其实小升初主要还是孩子本身,教辅机构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
综上,算是完成了一份承诺过小伙伴们的作业,抱歉时间拖得有点久,希望能对你们的孩子升学时有帮助。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