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说过,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是,这句话也要分时候看待。如果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个人对事情比较挑剔,那就可以称之为完美主义者,而倘若是没有达到目标,任务没有完成,你还挑剔,那就是不懂得变通,分不清主要矛盾。
先完成,再完美,在007里面听过太多次,是说提交作业的时候,先提交到平台上,后期再做修改。
起初我的想法是,一件事我宁愿做不成,也不以完成的心态去做。后来发现我错了,先完成,不代表说以散漫的心态去做这件事,只是把精力放在主要矛盾上,不在一个地方钻牛角尖,它体现的更是一种大局观,目标性。
1
今天所想来源于对自身的反思。在下午复习政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剩下的时间肯定复习不完。想想当初小心翼翼的把答案写的很小,打算之后有时间再做第二遍,就觉得可笑。甚至有的时候,我会把解析写在另外一个本子上,以保证习题集的干净整洁,方便二刷。
还有英语的复习:在整理阅读的时候,试图弄懂阅读里面的每一个单词,哪怕是由很少出现的那种词,我会专门用一个本子写下来。花了大量的时间不说,整理过程中,精力倾向于放在整理单词上,好多单词记在本子上了,却没有及时的复习,等于没有掌握。
我小心翼翼,非常谨慎的复习,整理,生怕出一点错误,回忆5月份整理数学笔记的时候,很多内容18讲上面都有,也就是基本概念,基本例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配合他,当然会说你们认真做笔记,但是,无脑的笔记,后期复习真的用不到。没有经过自己刷题总结的知识点,太盲目,针对性不强。
总结自己的经历,与其说是完美主义,不如说是放不开,过于死板,抓不住主要矛盾。
总是试图找一个最最完美最最标准的学习方法,总想万无一失一次就成功,但是,哪有一次就复习好的呢,又有谁能做到刚刚好。
我容易陷入条条框框里面,也喜欢去给自己找一些条条框框,比如,最佳的复习状态,比如,会纠结很久跟哪个老师,而复习迟迟没有开始。我不是一个行动派,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的错误:找一个最佳的方式去做这件事。
这世界上哪有最最完美的方法,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因人而异的,哪有标准可言。
2
正确的思想应该是这样的:先行动,有一个感应认识,总结,学习间接经验,再实践,就能达到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我往往想一步就达到具体认识,跳过前面第一个步骤,实践,太过心急。
同时在因人而异上我也犯了一个较大错误,就是忠于条条框框,而忽略自身的感受,总拿别人的复习方法强加到自己身上,效率并不高。
先行动的意义在于对这件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像做计划一样,没有做过计划的人,很难科学的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计划,因为你对这件事不了解,对自身不了解,对时间把控不敏感。计划往往会很空泛。
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与自身习惯结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最适合自己的。
所以说,还是要先行动。
总结自身问题:
1.行动跟不上
2.放不开~抓不清主要矛盾
3.喜欢把事情推到以后做
行动力,这点要向达文学习。
他英语阅读过了3遍,哪怕单词还是会有很多都不认识,但是也能做到20个对15左右。重复,主抓阅读,抓大头,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很重要。
抓主要矛盾这一点要向锦康学习。
他能够跳跃性的看书,比如暑假同样学习一本书,proe教程,是一本操作性的工具书,锦康知道,掌握这个软件才是关键,只要最后会操作就好。所以他学的特别快,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心里门清。
有时候会偷懒的人往往聪明,他们懂得自己在做什么。问一下自己:是仅仅为了做这件事~学习?然后很认真的一字不漏的从头看到尾?还是掌握知识。
试想,如果把一场考试只当考试对待,你只需要完成23道题目,问题是不是变得简单多了,掌握这些类型的题目,针对性训练,达到做题能做对这个简单的目标,一切都变得简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