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相推,日生不滞。从桂坊到钱庄,从国有到股份制,银行一直以不同的模式结合时代所需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然而,在当下央妈与财爸相互掐架稀松平常的今天,银行业乃至金融业都存在着利率下行的痛点接踵而至,资产错配的难点纷至沓来,产品同质的堵点层出不穷,而银行首当其冲。因此,作为之前校招非ban必选的求职途径,如今的年轻人应当以更全面的视角从自我出发对其客观看待,从而使自己的职业规划更臻于完美。
锁定公考大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天子重英豪,文书教尔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论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齐天下之溺的韩文公,亦或者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早期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向皇帝展现自身才华与抱负,然后进入翰林院发挥自身才干,虽仕途依旧有坎坷与荆棘,却仍然在史册上书写了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再看当下,每年一到国省考、事业单位招考各大考场门口都堵的水泄不通,各培训机构在考前数月培训班就人满为患,对其重视度丝毫不亚于高考,那些上一辈的人更是将公考上岸比作“跳出龙门万丈高”。由此可见,公考虽有门槛,竞争激烈,但对那些能够耐得下心埋头苦读的有志青年来说,不失为一条出路,至少比在朝不保夕的营业网点混日子,被劣币驱逐良币要好的多。
谋求考研新角度,一门心思促发展。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下以西方为主导的教育体系,对知识最好的衡量就是知识产权专利和文凭。在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对外来人口的移民要求已经一增再增,但对研究生的学术移民欢迎度远高于传统的资本移民。无独有偶,国内的新一线及以上城市也极度重视人才引进,安家落户政策数不胜数。当下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含金量正被逐渐稀释,但这绝不能成为本科毕业生放弃进一步进修的借口,相反更应该顺势而上,努力勇立潮头。加之现在在职研也需参加统考,发双证且能在学信网上备案,应该说通向更高学府的康庄大道不断在拓宽。至于银行人进修完毕是否要再回银行,个人认为全看有无圣主且更倾向往高处走,毕竟好多国有行引进了博士却不知道如何驾驭良驹,虽匪夷所思却也是情理之中。
实施就业新举措,一鼓作气谱新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在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过渡的攻坚期,科技依旧且长期处于重要的地位,其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永久不会动摇。考公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或许是唯一出路,但在需要全民建设的21世纪,不可能只有上岸和准备上岸的两类人。银行在校招中几乎不挑专业,不少理工科毕业生“误入歧途”,抛下了苦学多年的专业知识做起了服务员,或许对其自身个体而言只是几个通宵达旦焚膏继晷努力的白费,但对整个国家而言确是大量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仅靠绿色信贷、贸易融资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落实到实处还是需要发挥新生代的术业专攻。从举国生产力解放角度而言,我更希望更多的毕业生都能做自身最专业之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道虽迩,不行不至。人人渴望事业的发展,当然这一定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我坚信,无论是破釜沉舟的选择备战国省考,亦或者在学业上稳中求进,还是专注于与时代脚步相符的行业孜孜不倦钻研,都会有朝一日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尽早上马吧,行你所想,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