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从大一才开始知道的新鲜词汇,却拥有很多很多的大学生奴隶。
大学设置量化分,初衷是鼓励大学生多多参加活动,提高实践技能。不得不承认是有它的优点的,但是也有弊处。
"哪哪阶梯教室今天几点某某领导的讲座,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
"有量化吗?"
"等下,我问问"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了
"有量化,观众一人一分量化"
"我"
"我"
"还有我"
……
"够了够了,只有十个名额,后面的都不要"
"啊?又没报上。"
前前后后也就几秒的时间,量化驱使着大家疯狂报名。当观众也不容易,为了那一分量化,坐在教室听某某专家讲就业形势,某某老师讲十八大。老师在上面讲的激情飞扬,同学在下面低头扣手机。结束后连是谁讲的,讲的什么都一概不知。不是我们记性差,而是根本没想记。这就是量化的魔力吧!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天天都有讲座,天天都缺观众,我想问,这样的为了量化你的时间不嫉妒吗?你舍弃的,是时间啊!
不要让量化驱使你,有讲座既然去了就好好听,能站在讲台上上给你讲课的,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认真听听又何妨,可能对你有所启发呢。既然有活动反正都是一样的时间,能当参赛者为什么要去争观众!
大一学生总喜欢说自己天天都在忙,但你在忙什么呢?忙着去当观众挣量化,忙着去追剧,还是忙着和同学们聊八卦呢?
我希望每一分钟都能用来忙着提升自我,也许今天的观众我没报,我在宿舍看了一下午书。也许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我无论如何都适应不了,课堂上我搜一些网上授课的自己学,也许你们去聚餐我没去,可我在舞蹈室练了几个小时舞蹈……
我很忙 ,忙着练字,忙着看书,忙着学习英文歌,忙着运动,忙着练舞,忙着兼职,忙着尝试不可能,忙着挑战自我,忙着规划自己的生活。如果一段时间有人问我,你最近在干啥呢?我不会告诉他我最近很忙很忙呀,而是把成果如何展现给他,可能是一首英文歌,可能是一个演讲视频,也可能是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愿每一分钟都能被善待。。。